宇樹科技 封面故事

從200元到春晚 宇樹科技如何跑出︳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從200元人民幣成本做出第一個機械人,到在春晚舞台讓數以億計觀眾見識人形機械人的穩定運動,宇樹科技走出了一條具中國創新特色、兼顧技術與商業化的道路,成為機械人市場的領跑品牌。

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在學生時期,用約200元人民幣,自製出一個小型雙足機械人。不過當時整體技術與產業生態仍未成熟,成品只做到最基本的行走,穩定性與表現都有限。
近幾年核心技術快速進步,人形機械人的投入時機已成熟。
公司早年選擇由四足切入,一來平台穩定性與負載能力更高、落地更易;二來,可先把運動控制、供應鏈與量產流程打實;待技術齊備後,再推進人形機械人。
王其鑫強調,宇樹科技以科技推動效率提升與場景落地。實踐層面上,公司把在機械人研發中沉澱的運控、感測與電機驅動等能力下放至周邊產品與模組,逐步外溢到如健身裝置、激光雷達、機械臂等相關品類,擴闊技術應用邊界與商業化觸角。

開源生態讓產品變平台

其效果已在銷售與市佔上清晰體現。根據高工機械人產業研究所(GGII)統計,2024年宇樹科技四足機械人年銷量約23,700個,佔全球約69.75%;其中G1產品累計出貨量已逾50,000個,佔全球消費級足式機械人市場60%以上;同年人形機械人交付量突破1,500個。
這些數據,印證了宇樹在足式與人形兩條產品線上的量化領先地位。
作為一家致力於打造「開放式機械人平台」的公司,宇樹科技的策略不只於生產硬件,更在於構建開源生態。
「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機械人通用平台的開發者,為機械人整體的生態,提供最基礎的基礎設施,來幫助大家開發產品,或者使用產品。」王其鑫這樣形容公司的定位。

他認為,開放生態能激發創造力:「我們希望用戶愈來愈多,大家都基於這個機械人平台來開發的話,那可能有一些人會開發出來我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一些功能,或使用的一些點。」
因此,宇樹選擇了「開源」方式推動創新。「我們的機械人可以向用戶開放底層和高層的代碼,他可以直接基於宇樹的機械人做二次開發。同時我們也會給用戶開放一些開源的技術,比如說機械人的遙操作系統等,這一些技術公司都免費給用戶使用。」這種策略讓宇樹的產品不再是「成品」,而是一個可持續進化的載體。

不迷信高端芯片

在研發體系方面,王其鑫強調宇樹科技的自主性:「我們這個機械人涉及到的核心技術還是蠻多的,那麼芯片也是比較重要的。但芯片不是像電腦和手機般,涉及到高規格的芯片,它用得較多的是通用級的芯片、常規類的芯片。」王其鑫進一步指出,這類的芯片相對門檻並不是那麼高。對機械人本身,宇樹也會有一方面的芯片儲備,為後面的技術迭代做準備。這種靈活組合與成本控制策略,使宇樹在全球供應鏈波動時仍能保持生產穩定。「我們不一定要用最高端的,要看需求。」

春晚爆紅讓全民認識

如果技術創新是宇樹科技的根基,那麼2024年的春晚,則是讓品牌真正「出圈」的契機。他坦言:「在今年之前,很多普通人對於人形機械人這個品類是不太了解的;在今年之後,因為我們上了春晚,可能讓人形機械人行業突然間進入到大眾的視野。」
春晚上,由張藝謀導演的節目《秧BOT》,16個人形機械人同時起舞,展示了精準運動控制與高穩定性。
王其鑫回憶:「春晚這個舞台是不允許有任何一點點失誤的;內地能讓機械人在那個時間點通過大幅度移動,同時上肢要做各種舞蹈動作的廠家,可能只有我們是滿足的。」
為了這次演出,宇樹派出將近30個工程師,在北京綵排了兩個多月。最終,節目呈現了很好的效果。

他笑說:「我們一開始也沒有想到,今年上完春晚之後會這樣地受到關注,其實也挺讓我們感到意外的。」
這場意外爆紅,也讓宇樹科技成為中國機械人產業的象徵之一。
春晚之後,宇樹科技與央視再度合作,舉辦「機械人格鬥拳擊賽」,讓觀眾看到更真實、更激烈的機械人運動場景。王其鑫指出:「我們第一點是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機械人的一個進步。因為我們在春晚展示的技術,和我們在拳擊比賽展示的技術,已經又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了。」

拳擊格鬥展示技術力

拳擊比賽要求機械人具備高速運動、碰撞抗性與自我平衡能力,是對硬件與控制算法的雙重考驗。
「機械人需要迅速出拳,有非常激烈的動作,同時機械人和機械人相互之間有很強的碰撞;摔倒會自己起來,這些對於機械人運動能力而言是非常難的。」他認為,這類比賽不僅是娛樂展示,更是產業教育與技術迭代的一部分。宇樹目前的機械人形號有H1/H1-2、G1、R1,以及最新的H2,其中H2首次融入仿生人臉元素。

在本土市場獲得廣泛關注後,宇樹科技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王其鑫提到,從科研機構到企業端,用戶遍布全球,「基本上像世界範圍內知名的大學,其實都有用過我們的機械人。」這意味著,中國機械人不再只是模仿者,而是以開源生態與性價比優勢,成為世界舞台上的創新供應者。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