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新規提案出爐:中概股上市門檻大幅提高
納斯達克擬將無限制公眾持股市值〈MVUPHS〉門檻統一提高至 1,500 萬美元。無論企業選擇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或資本市場上市,只要依據淨利潤標準,均需符合該要求。結合已於 2025 年 4 月生效的規定 — 僅 IPO 新發行股份價值可計入該市值計算,新規間接提高了 IPO 最低融資額度。
新規對中國企業提出特別要求。主要營運地點在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公司,若通過 IPO、SPAC 合併、直接上市或場外市場轉板等途徑尋求在納斯達克上市,將面臨更嚴格標準。例如在IPO 路徑下,中國企業必須通過包銷承銷方式募集至少 2,500 萬美元,形同對中國企業的「融資加碼」。
納斯達克明確定義「主要在中國運營」的標準,包括公司賬簿設於中國、至少50%的資產、收入或員工位於中國,以及至少50%的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為中國公民或常住居民等。對於通過 SPAC 合併上市的中國公司,完成業務合併後,無限制公眾持股市值同樣不得低於 2,500 萬美元。
對尚未上市的企業而言,新規中 2,500 萬美元的最低募資額要求對中小企業構成挑戰。根據漢坤律師事務所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 18 家境內企業中,15 家募資額低於此標準,佔比超過 80%。這意味着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可能因無法符合新規,被迫推遲或放棄上市計劃。新規同時覆蓋了 De-SPAC、直接上市及場外轉板等多條路徑,增加企業規避最低募資要求的難度。預計中資小規模 IPO 數量將銳減,美股中資上市格局呈現明顯「頭部化」趨勢。
對於已提交上市申請、處於上市流程中的企業,新規將在 SEC 批准後生效,因此,相關企業應加速協調中介機構,推進反饋及備案程序;已獲備案的企業應儘快完成路演與定價工作,爭取在寬限期內上市。若難以在寬限期內完成,需儘早重新評估可行性,並研究替代方案。
目前,新規尚待 SEC 批准,因此建議相關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儘早評估合適的上市路徑,並提前做好相應部署。
周助軍 華坊諮詢評估董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