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電單車新賽道 One Energy冀2027年上市
近年電動車大熱,除了四輪車外,還有電單車,也可以轉為電能驅動,減少碳排放。
本港初創公司One Energy早已在歐洲、非洲及泰國落地,近期開始發展本港市場,主力透過與平台合作,快速推動業務成長,計劃2027年在港上市。
在送餐平台「叫外賣」經已成為習慣,所以市民經常見到車手風馳電掣送外賣。
車手主要使用電單車,因為可以避免塞車,儘快將食物送到顧客手上。
現時車手使用的電單車主要使用燃油,如果能轉用電能,有助減低碳排放,助力香港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讓車手先體驗後預訂
本港初創公司One Energy最近與送餐平台keeta合作,舉行了一次試車會,吸引不少車手參加。
「當日共有超過100人到場,其中超過30個表示有意向購買,甚至有人想即場購買。」壹能源集團行政總裁涂俊凱(Kevin)說。
One Energy的現貨比較少,全部使用預訂方式,即將舉行另一場試車會,讓車手親身體驗駕駛,屆時可以接受預訂。
「我們選擇與平台合作,直接將電動電單車銷售給車手,省卻中間人,例如經銷商等,這樣可以將部分利潤回饋給車手。」
One Energy旗下電動電單車Tiger,每部正價為39,800元,現時與keeta的合作方案,車手可以月費2,666元租用,包括車租及換電套餐,36個月合約之後,可以1元購買電動電單車。
One Energy為keeta車手特別訂製貨架、靠背,讓他們工作時更加舒適。
每輛Tiger包含兩個電池,可以續航150公里,基本上能夠應付全職車手一天所需的電量。
他們可以透過手機App,搜尋充電站的位置,每個充電站設有九個格仔,其中七格存放充滿電的電池。
車手到達充電站後,以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以從其中一個格仔取得充滿電的電池,然後將原有的電池放入另一個格仔便可以。
「我們擁有全球首創、獲得專利的水冷快充系統,電池只需一小時便能充滿,不同格仔的電池可以同時充電。」

大幅減能源開支
現時燃油每公升約27元,但是每度電僅1元多,全職車手每月燃油支出達數千元,如果轉用電動電單車,可以節省大量燃油開支。
這是為keeta車手打造的方案,包括電池任換服務,所以他們毋須額外付出電費。
「對於車手來說,搵食最重要,節省開支是重中之重,讓他們以較低的成本,即時開始工作。」
近年經濟不佳,不少失業人士改行做車手,
One Energy的方案,正好協助人們以較低門檻進場,合約雖然為期36個月,但是可以隨時停止租用,為使用者提供更佳的彈性。
Kevin原本從事金融業,並且在英國生活多年,五年前有一次在酒吧與朋友閑聊, 正好看到電視播放關於全球暖化的新聞,觸發他們想要為地球做點事。
「雖然電動車並不是新鮮事,已有很多品牌推出電動四輪車,但是我們發現很少企業涉足電單車的領域。」
他們進行了詳細的市場調查,發現當時只有美國一間公司生產電動電單車,但是每輛售價高達20,000美元;而一般日本牌子的電單車,每輛售價約為40,000至50,000元,東南亞普遍較為便宜,約為20,000元。
汽車得以普及,因為福特推出Model T ;電動車有賴Tesla推出Model 3,才開始大量生產;所以One Energy認為要打開市場,必須推出一款大眾負擔得來的車型。

東南亞市場龐大
團隊於是開始進行詳細的市場研究,了解現時最受歡迎的電單車的參數,包括尺碼大小、速度等,用以研發電動電單車,並且於2024年推出Tiger,同時開始與平台合作推廣。
「我們最初並不打算發展香港市場,因為市場規模實在太少,全港共有15萬輛電單車,其中商用車約佔30,000輛。」
全球共有10億輛電單車,非洲兩億輛、印尼1.5億輛、越南7,800萬輛、泰國3,800萬輛,所以One Energy最初主打非洲、歐洲及東南亞市場。
發展中國家較多使用電單車,所以轉用電動電單車的市場空間龐大。
One Energy經已在泰國落地,目前開始進軍南美洲,包括巴西及墨西哥。
至於發達國家,電單車主要是商用,例如派送貨品,以避免塞車;另一種是玩樂目的。
One Energy透過收購從事生產電單車的車廠、電池管理系統、用電系統的公司,然後進行整合,快速推動業務發展。
「泰國是全球生產電單車的領先地區,但是一般公司需要花三至五年時間才能取得牌照,再去建設廠房,所以我們透過收購形式,快速開展業務。」
One Energy在其他市場已推出M8、M3、T1、T2等型號,當中包括兩輪、三輪及四輪車,全部使用相同的換電系統。
「在歐洲市場,物流公司使用不同設計的電動電單車,進行短、中及長距離的派送服務,以提升效率。」
電動單車在全球絕大部分的地區都是不合法,但是歐洲商用領域是合法,很多物流公司用電動單車進行最後一哩派送,所以One Energy亦有提供這種車輛。
今年5月,香港科技園將九龍塘創新中心打造GreenTech Hub,邀請One Energy介紹相關方案,因而吸引政府不同部門的注意。
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所以各界都在努力,電動電單車有助減低碳排放,所以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都向One Energy查詢,因而推動他們在港發展業務。
除了與送餐平台合作外,另外亦接觸公營及私人機構,向他們推介轉用電動電單車。
要令電動電單車進一步普及,方便換電非常重要,One Energy正積極增加充電站的布點,預期2026年6月底之前,增加至100個。
現時五個充電站位於私人物業,希望能夠推展至公共屋邨及商場,主要在停車場及落貨區,方便車手,因為他們大多在這些地方居住及工作。

累計融資逾2億元
此外,One Energy亦接觸提供充電樁的公司,在充電樁旁邊加設充電站,這樣可以方便車手,而且善用空間。
Kevin與拍檔於2020年成立One Energy,累計融資額超過2億元,現正進行A+輪融資,期望能夠取得1,000萬至2,000萬美元的融資。
「根據Tesla的發展歷史,電動車這條路並不容易行走,研發週期相對較長,而且前期只有投入,沒有收入,所以投資者必須具有長遠的目光。」
One Energy的電動電單車研發時間較長,取得歐盟認證的過程動輒九個月,包括了在高速狀態下進行車架撞擊測試,並且要在不同路面測試煞車系統。
此外,電動電單車的響咹聲音、燈光(包括尾燈、煞車燈、轉向燈等)都有嚴格的標準。
One Energy正在努力提升產能,預期明年開始有利潤,達到現金流收支平衡。
Kevin說:「不少企業表示想要收購,但是我們計劃自行公開招股(IPO),期望2027年能夠成事。」
:

大公司看不上眼
以四輪電動車而言,已經出現很多不同的品牌,例如Tesla、比亞迪等,但是電動電單車方面仍是少數。
在香港,傳統電單車主要由日本品牌壟斷,包括本田及Yamaha,前者市佔率高達八成,但是這些日本車廠並沒有推出電動電單車。
「跟電動車相同,以前車廠擁有的專利經已不合時宜,電單車車廠擁有的專利,包括引擎、波箱,但是電動電單車並不需要這些技術,取而代之的是電池、電機及電控,完全是另一個賽道。」
至於從事四輪電動車的車廠,由於他們的市場已經很大,每輛車售價數十萬元,但是電動電單車每輛售價僅為數萬元,市場規模太小,對他們來說,未必看得上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