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消息 影響散戶投資決策

極端天氣消息 影響散戶投資決策

商業

廣告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11月6日在巴西貝倫開幕,其中議題,會討論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內的努力。開幕前,於10月底,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了一份氣候報告——《Climate report: Earth on dangerous path but rapid action can avert the worst outcomes》,警告地球已出現高燒,全球近三分之二地區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

研究指出,在34項可量化的地球健康指標中,22項已達極端值,包括溫室氣體濃度、海洋熱量、海冰覆蓋率、森林砍伐面積等,這些趨勢表明全球變暖正在加劇。
照發展情況看,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在可見將來會更頻密發生。很顯然,氣候變化也給金融市場以至企業構成影響。
筆者有一項研究發現,極端天氣會影響碳密集型企業的股票價格。筆者從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CDC)製作的全球地面日數據匯總(Global Surface Summary of Day Data)中,獲取每日天氣數據,並同時收集了1973年至2017年74個主要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城市每日數據,包括香港。

測試期是2001年至2017年,當時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現象,而今天更為顯著。

拋售碳密集型企業股票

研究發現,在金融市場,散戶投資者對極端天氣事件的消息會作出直接反應,拋售碳密集型企業的股票,導致碳密集型企業的股票表現,在極端酷熱天氣下,往往遜於低碳排放企業。
值得一提,散戶拋售並非出於對企業基本面的理性分析,反映散戶的投資行為,往往易受消息影響的市場常識,從另一個角度得到證明。
考其原因,筆者推斷當地氣溫異常酷熱時,人們會向上修正自己的信念,更關注氣候變化的破壞性,據大數據統計,「全球變暖」為主題訊息的谷歌搜索活動更加活躍,從中得到印證。

極端炎熱的現象,喚醒了人們關注到高碳排放活動帶來全球暖化現象,潛意識地轉向支持低排放行業,影響到散戶的投資行為決策。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當地異常氣溫與關注度及股價之間的聯繫會有所減弱。據科學文獻顯示,97%至98%的科學家一致認為,人類活動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源。儘管這些事實得到科學界確認,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真對待氣候風險,在平常日子,人們對氣候變暖並沒有特別的關注和警惕。
在進一步探究中,筆者發現,當芬蘭政府2013年向外公布了高分辨率洪水地圖後,當地群眾對洪水風險的警惕性擔憂有所增加,反映與個人和顯著體驗相關的感觸,會對群眾產生加強環境變化的關注和警惕性。

一旦群眾總體信念和認知更接近科學公認的共識時,可以預期,當地異常氣溫與關注度及股價之間的聯繫會減弱。
總的來說,全球氣候變化對股票價格的表現影響,以及異常氣溫與關注度及股價之間聯繫減弱的形成機制,或可對投資者在氣候變暖大趨勢下,作出選股決策有所參考和啟迪。

撰文:科大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