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買樓和買舖分別(下)
(五):估價大有分別。樓睇呎價,舖是睇回報。樓,除非凶宅,好容易可以網上估價。舖,好少聽過凶舖, 因為通常搞「嗰味嘢」都是返屋企。
但舖估價則不能像住宅可以在網上估價,需要向銀行直接查詢。 樓通常只得四個景:高層、低層、向山、向海,但商舖:人流、地段、前後門、消防、出牌、消費力、租客、租約、重建潛力、風水電煤等配套、有多個因素會影響估值。 還有,舖內僭建、屋宇署命令、物業涉及其他轇轕也會影響估值。
商舖估值需時較長。銀行往往會參考商舖租金收入作估價,因此租金回報高的舖較易估到價。吉舖較易估唔足價。銀行通常已有幾位經常合作的測量師,對商舖初步口頭估價是免費的,但落實按揭的話,往往要遞交舖內相片、屋宇署圖則、 租約,銀行再實地考察或他們會委託指定的測量師做估價報告,收費每間舖每份約一萬幾千港元。
舖租如過山車
(四):買樓感覺如「上車」,買舖猶如上「過山車」 ,筆者的意思是自我感覺好 high(優越),但也會大上大落。商舖業主經過自家舖位時,不時會向身邊親友炫耀一番,甚至乎(如果是餐廳)請朋友進內食飯。
住宅一旦出租後,業主不會無緣無故進入單位,租客升職加薪也與他無關,業主也未必知道;但商舖打開門口做生意,若租戶生意興旺,業主續約時的加租空間自然更大。
但萬一經濟逆轉,減租幅度也遠比住宅大。 例如銅鑼灣利園山道23及25號孖舖,建築面積1,430平方呎,高峰時浪琴錶租金是月租230萬元,最近租金是竟然跌至12.8萬元,下跌94%, 算是香港商舖長租的租金下跌紀錄。商舖租金可倍升,但也可下跌超過九成,住宅租金則通常只會上落二、三成。
(三):劏房絕少分契出售,商舖分契出售很平常。劏房絕少分契出售,因為屋宇署條例、消防條例、大廈公契通常不容許這樣做;但一些大邊或門面較闊的商舖,買回來後分契十個八個來出售很平常。
甚至有人買入酒樓、商場劏成數百個單位出售。但買劏場舖要非常小心,萬一所在商場淪為「死場」,小業主隨時血本無歸。以尖沙咀首都廣場為例,小業主以港幣396萬元買入一舖位,最終以10萬元沽出,賬面蝕足 97.5%,是香港物業市場蝕讓紀錄。
但街舖來說,即使是劏舖,人流則較具保證, 行人不會因為間舖劏成較窄的門面,而繞道不經過這條街。
(二):樓宇易遇「租霸」和凶宅,商舖少涉「租霸」和凶舖。有個笑話:如果租客痛恨業主,隨時不交租不遷出甚至毁壞裝修陳設,業主即使從法律程序追究也需花上幾年時間。甚至屋內有人自殺,物業慘變凶宅,物業價格就跌兩、三成。租客這回豈不是有仇報仇?
但商舖打開門口做生意,租客就算想做「租霸」,也得員工出糧、水電開支一大批絕不划算,萬一法庭批准執達吏來封舖,租客無法經營,一般也會乖乖把舖位交回業主。商舖是由租客出資裝修,也不可能毁壞自己的陳設。
另外,商舖有人流人氣,甚少過夜。大吉利是即使跳樓,都要找些較高的地點,因此甚少聽聞「凶舖」。
(一):買樓多綿羊,買舖多大鱷。買樓睇呎價,頂多買貴一兩成,買樓也少注意水電煤設施、牌照等事宜,磚頭終歸有一定價值。但買舖是睇回報。商舖呎價平是每呎一兩千元,貴則如舖王波斯富街 83 號 N 號舖,租客找換店,呎價可達137萬元,高低呎價相差1,000倍!買舖必須留意「風火水電煤」,不同行業的消防、牌照要求。 香港平均一間街舖高位是港幣3,000萬元(現在是2,000萬元),銀碼較樓宇的約800萬元為高。萬一買錯舖,易受重創。買啱,當然也回報更高更快。 例如以上第三點提及的首都廣場舖10萬元舖,低位買入,轉個手就以40萬元賣出,一個月內大漲3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