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追差價!誠哥旗下新盤撻訂買家被入稟「追數」1700萬!三人被頒令破產、包括親子用品網店創辦人
長實新盤買家撻訂遭追差價
消息指出,涉事買家均於2021年樓價高位期入市。五名「名日・九肚山」買家的購入價介乎1,289萬至2,760萬元;三名#LYOS買家購入價則為445萬至733萬元。不少買家原本預期樓市持續向上,惟其後經濟環境轉差、息口攀升,加上二手成交疲弱,令部分人最終選擇「割席」不完成交易。八宗個案中,買家遭沒收的訂金合共達861萬元,而長實現正向他們追討的重售差價由五十多萬元至七百多萬元不等。
據報,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三名「名日・九肚山」買家被追討的金額最高,分別需補償216萬、272萬及740萬元,累計超過1,200萬元。由於三人未能按時清還欠款,法院最終批出破產令,反映撻訂風險並非一般人想像中那麼「簡單可以走得甩」。
業界普遍認為,發展商追討重售差價並非新鮮事,但一次過涉及八宗、且出現多宗破產,確實於新盤市場較罕見;又指,買家若擔心相關風險,可能會傾向避開涉事發展商的項目,不過目前追差價個案仍屬少數,對大市影響有限。
長實就事件被傳媒查詢時,截稿前未有回覆追差價個案數目與後續安排。
中原報告:首三季累計727宗撻訂
另一方面,中原地產研究部季度報告則反映市場上「撻訂潮」仍未完全消散。
2025年第三季新盤錄得381宗撻訂,比第二季的263宗急升約45%,創自2023年第一季有統計以來的11季新高。今年首三季累計已有727宗撻訂,較2024年全年錄得的445宗多出六成,如只計算撻大訂宗數,增幅更高達九成以上。
2025年第三季撻訂宗數最多的一手項目是元朗錦上路柏瓏一A期柏瓏I,錄136宗。將軍澳海茵莊園錄42宗,排名第二。其他6個較多撻訂的項目包括:元朗錦上路柏瓏一B期柏瓏II、啟德澐璟、元朗洪水橋匯都一期、何文田瑜一IC期、大角咀利奧坊‧曦岸及油塘蔚藍東岸,分別錄9宗至25宗撻訂不等。
上述8個項目除海茵莊園及利奧坊‧曦岸外,全部是撻大訂個案,海茵莊園及利奧坊‧曦岸分別有2%及8%撻細訂個案。利奧坊‧曦岸及蔚藍東岸的重售比例偏低,僅錄33%及11%。其餘6個項目的重售比例均超過六成半,介乎67%到100%。
業界認為,雖然今年樓價回穩,但不少人在高峰期承接的貨尾仍面臨資金壓力,尤其屬中高價物業的買家風險更顯突出。
從法律角度看,撻訂後被追差價並非如一般「臨約撻細訂」般直接。當買家未能依時簽署正式買賣合約,發展商可先沒收訂金;若要追討重售後的差價,則必須另行入稟法院,由法庭審視雙方理據再決定賠償額。因此,在正式提出訴訟前,買家往往難以預計最終需承擔的款項。根據標準合約條款,發展商除可要求補回差價外,亦可向買家追討因重售引起的額外開支,包括律師費、代辦費及市場推廣成本等,金額隨情況而異。
報道指,其中一名#LYOS撻訂買家為親子用品網店Baby-Clan負責人。該網店在2023年因預售尿片套票未能交貨或退款,於翌年被海關控告多項不當接受付款罪,最終需向11名受害人全數賠償並支付罰款,負責人亦被判處160小時社會服務令。
整體而言,今次長實批量追討撻訂差價,再加上破產個案集中出現,提醒市場所謂「撻訂只係賠訂金」的觀念並不全面。對部分在高位接貨、財務彈性有限的買家而言,一旦無法完成交易,後續責任可能遠超想像。
雖然近期樓價有反彈勢頭,但市場仍處在高息環境,發展商促銷期亦未過,仍有不少買家需要在高峰期賣出或補票,隨時再觸發新一輪撻訂或追差價個案。
部分地產分析師指出,今波撻訂問題與宏觀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包括加息周期延長、銀行估值偏保守及換樓鏈斷裂等。在供應充裕、購買力分散的環境下,發展商或更積極追討以維持價格體系及減少損失。對準買家而言,今次事件或成為重要提醒:即使市場轉勢,入市前仍須審慎評估自身供款能力及風險承受度,否則一旦出現變數,代價或比想像中更重。
延伸閱讀:高學歷中產慨嘆「光鮮背後」!月入坐底30K但生活「唔上唔落」、跟足規矩反而被懲罰:今日努力讀書,他日就係Loser
延伸閱讀:港男銀行戶口「天降橫財」突獲41萬巨額轉帳、偕女友旅行瘋狂消費!清袋後被銀行追數、被揭長期負債:到底駛唔駛還?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