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 商務策略

西九文化區的商務策略:可將藝術產業進化至藝娛植根

商業

廣告

據報,西九文化區在2024 年訪客人次達 1,530萬〈其中M+ 單館已達260萬〉,全球排名約第20位,這一成績足以成為對外商談合作的籌碼,創造「Artertainment〈藝娛〉」價值。具體而言,可運用跨設施、跨館、跨境的商務策略,進行「Culturalisation〈文化植入〉」—— 將藝娛與旅遊進行融合,打造「香港選擇」、吸引游客「選擇香港」。

夜間延時展覽 連動跨設施商業消費

可參考日本東京的六本木區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模式,與酒店、商場、餐飲、觀景台聯動,推出期間主題「玩、買、吃」套餐,配合跨設施的主題佈置、消費折扣及菜單,為遊客創造更深刻的體驗記憶。除會員制、首展嘉賓時段等常見策略外,西九亦可考慮推出為期三個月至半年的夜間延時展覽,並策劃只適合成年人的題材探知展覽。這既能吸引旅客,也能延伸夜間消費,提升商業租務時間價值。

跨館互惠 創造「漫遊式藝術日夜生活」

進一步推動跨館互惠,六本木「藝術三角」便是成功範例。森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及 21_21 DESIGN SIGHT 通過聯票和互惠折扣連結,讓觀眾憑票享受跨館優惠,推動長時間、多場館的藝術體驗。類似的案例還包括法國 Paris Museum Pass〈2/4/6 天三種票型,可無限次進出 50餘家館舍〉、東京 Grutto Pass〈整合 102 個設施的 QR 電子票〉。這些模式均創造了「一票在手 → 多館優惠 → 延伸消費」的效果。西九周邊亦分布着香港太空館、科學館、歷史博物館及多元餐飲場所,僅需30 分鐘公交圈即可串連成「漫遊式藝術生活」的生態。

跨境交通與合作:由粵港澳走向環球

更進一步的是,透過跨境運輸交通系統連結海內外展館。英法之間的跨境高鐵「歐洲之星」讓乘客可憑票於倫敦館展享有「兩人同行一人免費」的展館優惠,將實名車票轉化為「時效展覽明信片」,實現「入境變入館」。北美地區則通過NARM 與 ASTC Passport Program,讓一館國民會員在鄰近地區互享優惠,鼓勵「他城回訪」。而歐洲上萊茵流域的Museums-PASS-Musées項目,由法、德、瑞士三國機構聯合進行多邊跨境管理分帳,一證通行 360餘家博物館,提升可持續收入。西九本身佔據高鐵、機鐵、港鐵匯聚的樞紐優勢,若能引入跨境合作,將大大提升其在大灣區、全國以至環球藝術交流網絡中的地位與知名度,亦助力提升國際策展人的認可度。

「Artizens」社群:藝術日常化的植入

未來可在西九酒店 BOT合約或住宅賣地條款中加入相關約定,讓住客及居民可自動成為「Artizens〈藝民〉」。管理局可作為藝術家聯繫平台,為「藝民」安排分享、導賞和工作坊等活動,突顯「藝娛生活」的定位,也確保藝術倡議與收入模式的可持續性。

譚善恆 華坊諮詢評估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