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亡者

美國AI App讓亡者「復活」引道德風暴 猶如《黑鏡》情節成真

科技

廣告

美國科技公司2Wai早前推出iOS測試版App「HoloAvatar」,只需上傳3分鐘影像、語音或文字,便能生成已故親人的互動數位分身,讓用戶進行即時對話。這款由前迪士尼演員Calum Worthy創辦的應用,標榜「用3分鐘創造永恆」,旨在保存人類故事與遺產,但迅速在網上引爆道德爭議。宣傳影片顯示,一名孕婦與亡母AI分身分享喜悅,多年後其子女也透過分身獲得祖母的「指引」,累計點擊逾4,000萬次,留言破8,500則,卻多為負評。批評者將其比作科幻神劇《黑鏡》其中一集的情節,劇中喪偶妻子將亡夫數位復活,卻陷入永恆的幻痛。2Wai雖獲500萬美元種子資金,並與英國電信及IBM合作,但此舉凸顯AI在哀悼邊界的倫理困境。
ai 亡者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ai 亡者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創辦人宣傳引爆熱議 病毒影片背後的隱憂

創辦人Worthy曾在迪士尼影集《Austin & Ally》飾演主角,轉戰科技後推出此App。他在X平台(前Twitter)發佈的宣傳片,以溫馨敘事包裝技術,詢問「如果已離世的親人能參與我們的未來,那會是怎樣?」影片一週內爆紅,觀看次數飆升至4,060萬,卻也暴露爭議核心:這是否在商業化悲傷?支持者如拳擊手Jake Paul回應「跟上時代,否則被拋下」,視其為哀悼創新;但多數網民怒斥「這是我見過最邪惡的東西」、「噁心、毛骨悚然」,擔憂它阻礙人們自然療癒喪親之痛。一名用戶諷刺:「你確定要取消訂閱?那就永遠無法再跟父母講話了。」

網民怒批「AI通靈」 倫理與隱私挑戰浮現

HoloAvatar的技術依賴「Fed rain」系統,在裝置端處理資料,支援逾40種語言對話,並限制回應於用戶上傳內容,以防AI「亂說話」或產生幻覺。公司強調隱私保障,僅用經批准資料生成分身,避免濫用。但批評聲浪未減:許多人視其為「利用哀傷賺錢」,扭曲死者生前形象,侵犯隱私權。法律專家指出,GDPR與CCPA等法規缺乏死後資料保護,同意與所有權成灰色地帶,尤其若未成年親屬影像被複製。網上留言如「這不是療癒,而是精神錯亂」,質疑App是否加劇心理傷害,而非提供慰藉。全球每年逾500萬人面臨喪親,此技術或許重塑哀悼方式,卻也可能開啟數位鬼魂的潘朵拉盒子,挑戰人類對死亡與記憶的傳統認知。

科技雙刃劍 未來需平衡創新與人文

2Wai App的推出,象徵AI從工具蛻變為情感伴侶,卻也敲響警鐘:當科技能「復活」逝者,社會該如何劃定界線?開發者聲稱這是「人類活檔案」,但若無嚴格規範,恐淪為商業剝削。隨著Android版與付費訂閱即將上線,爭議料將延燒。最終,這不僅是技術辯論,更是對人性底線的拷問:在永恆連結與真實告別間,我們該選擇何者?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