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芝蓮》人氣餐廳遭瘋狂加租被迫結業、舖位丟空半年跪低劈租40%!網民難忍「吸血」業主搞死實體店:貪心有報應!
「大圍小館」舖位丟空半年突劈租四成
有代理近日在 Threads 上發布招租帖文,指元朗壽富街60號順福糧倉地下 G22-23 號、面積約3,857平方呎的原「大圍小館」舖位現重推市場。帖文明言叫租仍為34.7萬元,但「可大幅議價至20萬元」,並標示「免頂手」,意味業主已急於求客。過去半年舖位一直空置,市場人士指,以元朗商圈一向活躍的餐飲需求而言,如此大幅議價實屬罕見,引發業主是否「頂唔順」的揣測。
「大圍小館」向來以懷舊手工粵菜及精緻點心攞口碑,大圍總店於2018年開業後迅速爆紅,多年獲《米芝蓮指南》必比登推介,叉燒「第一叉」、勾魂叉、冰花蛋球(沙翁)、荷花酥及一系列手工點心均成招牌。2022年底,品牌首次走出沙田,開設元朗分店,更推出限定菜式「七天乾式熟成(起肥)鵝」,一度成為美食圈熱門話題。惟好景不常,元朗店僅營運約兩年便於今年5月結業,只剩大圍總店獨撐門面。
就結業原因,有傳媒早前曾訪問餐廳負責人。他坦言,元朗店的最大打擊是「通關後生意急跌,尤其晚市客流明顯走弱」。加上租金高企,經營壓力雪上加霜。他透露,租約期滿前曾向業主提出減租,但遭拒絕。問及當時投放的大額裝修投資,他語帶無奈地說:「裝修成本咁大,當然想繼續做,但業主唔減租,真係頂唔順。」如今業主願意大劈近四成租金,他亦直言暫不考慮回頭:「依家唔會再諗,市況未好返。」

網民:邊個頂邊個死?
消息曝光後,網民紛紛留言感嘆本港租金制度「吸血鬼」。有人指:「如果大圍小館都做唔住,邊個頂邊個死?」亦有人嘲諷業主:「明知市道差都唔肯減租,結果半年租唔出,咪自己蝕囉。」有人補充,即使現減四成,「雜費計落都近40萬,頂手嘅都要諗清楚」,更有網民直言,如今市況「減六成都唔敢輕舉妄動」。
這宗個案亦反映商舖市場在通關後的複雜現實。據中原(工商舖)數據,10月份全港商舖錄得約247宗租賃成交,是今年2月以來首度跌穿300宗水平,按月回落約17.7%;租金總額及租用面積亦錄得超過一成跌幅。中原指,短期租務回調屬預期之內,雖然訪港旅客逐步回升,但真正刺激內部消費仍需時間。部分核心區一線街舖仍受追捧,但周邊區域與大型舖位的租金壓力依然沉重,業主讓步空間亦因個別情況大相逕庭。
最新商舖空置率情況
| 中環 | 灣仔 | 銅鑼灣 | 尖沙咀 | 旺角 | |
| 2025/10 | 6.76% | 4.58% | 6.33% | 6.25% | 8.53% |
| 2025/9 | 6.76% | 4.59% | 6.33% | 6.15% | 8.45% |
| 按月變幅
(百分點) |
— | -0.01 | — | +0.10 | +0.08 |
| 2024/10 | 7.29% | 4.68% | 5.94% | 7.90% | 8.22% |
| 按年變幅
(百分點) |
-0.53 | -0.10 | +0.39 | -1.65 | +0.31 |
以「大圍小館」元朗分店舖位為例,近四成的減幅已屬罕見,卻仍未見即時承接。飲食界人士分析,如今不少餐廳已面對食材、人手、牌照及平台抽成等多重成本壓力,租金高企的情況下,新開店面臨極高營運風險。即使業主願意議價,新租客亦未必有足夠信心接手如此大面積舖位,尤其晚市需求未恢復、北上消費持續的背景之下。
外界關注,倘若連擁有米芝蓮光環的餐廳亦無法在地區商圈站穩腳步,其他中小型食肆又如何生存?有飲食界人士指出,疫情後的香港餐飲市場已出現結構性轉變——消費者習慣外移,部分區域晚市大幅萎縮,加上人手短缺及政府相關制度未見大幅改善,「要頂得住嘅,都係少數」。
業界亦憂慮,若租金調整速度仍追不上市況降溫的步伐,未來或有更多餐廳步「大圍小館」元朗分店後塵,而「業主頂唔順先肯減租」亦可能成為新常態。此案的後續去向,將成為觀察元朗餐飲市場與商舖租務是否真正觸底的重要指標。
延伸閱讀:「國會女股神」佩洛西告別政壇、投資回報16900%秒殺華爾街!退休後毋須公開持股、全球散戶抄功課要趁早
延伸閱讀:港男銀行戶口「天降橫財」突獲41萬巨額轉帳、偕女友旅行瘋狂消費!清袋後被銀行追數、被揭長期負債:到底駛唔駛還?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