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橫行區操作特性 決定長期投資表現成敗
可見「區間操作」若要成事,除了要確認當時處於「矩形/長方形」形態,也要關注擺動幅度有多大,應為一成或以上。
此個案分享時,期內歷時逾四個半月,最多可進行八次操作,好倉 (於0.62至0.63元進場,
於0.69至0.7元離場) 和淡倉 (於0.7至0.69元進場,於0.63至0.62元離場) 各做四次。
當時操作能多成事與成交量關係密切,期內普遍日子處25萬股或以下,相對期內股價高位0.7元,單日成交額不多於17.5萬元,明顯交投偏向淡靜,造就股價較長日子處於橫行區之中。
幅度偏小不利區間操作
及至2024年5月20日 (為5月17日的下個交易日),開於0.68元,已接近橫行區頂部0.7元 (只差兩個價位),其實上午股價表現未見異樣,股價介乎0.66至0.68元;不過半日成交量已近37萬股,較常見的25萬股多出接近五成,存在上破橫行區的條件。故此前文表示於5月14日高見0.69元再開淡倉,相對0.66至0.68元,賬面仍見微賺,應該離場。
2024年5月20日下午股價走勢符合預期,上午收報0.68元後繼續上移;下午1時30分上升至0.69元,創日內新高,20分鐘後報0.7元,緊接21分鐘後再報0.71元,創年內新高,最終以近乎全日高位 (0.75元) 收市,報0.74元,意味著能做「區間操作」的日子已結束。
另需留心倘若「矩形/長方形」形態出現後,擺動幅度偏小,便不存在進行「區間操作」的誘因,那時投資者要耐心等候上破 (跌穿) 橫行區,確認形成單邊升市 (跌市),才能進行好倉 (淡倉) 操作圖利。
如此操作模式筆者稱為「單邊操作」,好處在於潛在獲利幅度或大於「區間操作」,一般是「區間操作」的兩倍或以上;壞處則是單邊市的出現頻率,明顯低於「區間操作」。
簡單來說,上落市的出現機率超過三分之二,意味著單邊市則少於三分之一。考慮到散戶投資者於個股交易罕見進行沽空操作,僅是遇上單邊升市才會進場,出擊又能成功圖利的機率降至不足六分之一。
相對一年有12個月而言,若非出現於2017年般的持續利好投資港股氣氛,單邊升市在普遍年度出現的日子往往少於兩個月。
當讀者了解這實情後,應能意識到為何有些股份能產生多次獲利效果,有的卻不能;皆因前者能進行「區間操作」的類型;後者則屬「單邊操作」。倘若投資者於「單邊操作」成功得手,切忌不可有「食髓知味」的心態;而是另覓投資對象為佳。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