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港男遠赴加拿大暴力搶劫200萬比特幣!冷血犯案過程曝光:偽裝上門速遞、施以水刑折磨華人家庭13小時

虛擬投資

廣告

加拿大卑詩省去年發生的一宗加密貨幣劫案,近日因涉及一名香港男子被判刑而再度引起關注。案件細節曝光後,整個犯案過程的殘忍程度令人震驚:匪徒不但施以水刑、毆打與性侵,還以上門速遞作偽裝,專門鎖定擁有大量數碼資產的華人家庭,手法周密而冷血。

假裝郵差上門 13小時煎熬如噩夢

2024年春季,滿地寶(Port Moody)一戶三口之家開門接收疑似郵包時,兩名身穿加拿大郵務(Canada Post)制服的男子突然闖入。隨後的13小時,成為這個家庭永生難忘的噩夢。匪徒分別以英語、國語及粵語威嚇三名受害者,反覆施以水刑,並以性侵18歲女兒的方式逼父母交出加密貨幣及銀行戶口資料。

報道指,翌日清晨,少女成功脫逃報警。警方抵達時,父親僅着半身、雙手反綁;母親則被堵嘴捆綁,全身裹在毯內,情況悽慘。最終,受害者的賬戶被掏空逾160萬美元比特幣,幾乎被洗劫一空。

港男被捕判監七年 同黨仍在逃

量刑理由顯示,35歲香港男子陳某(Boaz Chan,譯音)為其中一名參與者。他承認非法闖入、禁錮及性侵等罪行,被地方法院判監七年。滿地寶警方表示,陳某服刑後或會被遣返,其他涉案人士至今仍未落網,調查持續進行。

據報,警方從邊境服務局紀錄得知,陳於2024年4月抵加,5月返回香港;其後於7月再次入境時被捕,DNA 與案發現場吻合。他向調查人員透露,參與犯案可獲約5萬加元酬勞。

報道引述法庭文件指,陳某抵加拿大後被帶到一處住所,與另外三名蒙面男子共同生活三星期。雖然他聲稱沒有直接參與性侵,但法官指出,他完全有能力在犯案前抽身,卻選擇袖手旁觀。

比特幣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受害者曾高調吹噓比特幣戰績

法官在判詞中直指,這戶華人家庭之所以被盯上,與父親曾在華人社群「吹噓」自己在加密貨幣的投資成績有關。匪徒更使用變聲器與他通話,清楚掌握其財務狀況。警方相信,這宗案件屬於針對「高價值」加密貨幣投資者的一系列暴力搶劫之一。

事實上,三角洲警察與列治文皇家騎警早在2023年已向加密貨幣用戶發出安全警告,指歹徒會偽裝成速遞員或執法人員入屋,目的就在於迫使受害者交出交易所密鑰、雙重認證資料及錢包密碼。

警方在現場發現假槍、刀械、防熊噴霧、警棍及多部攝影機,甚至在街邊灌木叢找到直指受害者住宅的監控。而鄰居的閉路電視拍到,有人早在案發前多日已到場維修鏡頭,顯示犯案經過精心策劃。

受害家庭現時承受巨額財務壓力,三項按揭難以維持。少女亦因創傷後遺症深受困擾,出門需攜帶武器防身。

數碼資產暴露風險上升 假平台、假社群最常見

案件再度反映加密貨幣並非虛擬世界內的風險如此簡單,現實暴力犯罪已逐步跨界。市場人士提醒,香港及海外不少投資者常因「假社群」、「假交易所」或「假投資老師」而失財。

常見騙局包括:

  1. 假官方社群:詐騙集團建立與熱門項目極為相似的聊天室及網站,安排自家成員扮演「熱心投資者」,以高回報案例誘使投資者入金。
  2. 仿真交易所平台:詐騙者設計與大型交易所幾乎一樣的介面,讓受害者誤以為投資獲利豐厚;當要求提領時便以「帳戶異常」等理由勒索追加保證金,直到受害者金盡。
  3. 假投資顧問/名師指導:騙徒常利用投資新手對區塊鏈技術的陌生,以「智能合約套利」或「雲挖礦」等名詞包裝,營造快速致富的假象,最終令投資者跌入陷阱。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