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梓樂死因研訊】8分鐘始赴現場 救護員:若無車檔路可更快到場
廣告
科大學生周梓樂去年11月5日,在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墮下重傷,3日後不治,死因庭展開第19天研訊。死因裁判官高偉雄早前指救護員作供的時間與閉路電視不太吻合,當日到場救援及運送周梓樂到醫院的A344救護車,救護隊目鄭冠明再度出庭作供。
庭上播放片段,事發當晚A344救護車在車閘外,被停泊的私家車阻礙去路,救護員逗留車內約7分鐘56秒才離開,前往尚德停車場周梓樂墮下位置。死因研訊主任詢問這段期間發生的事。
鄭冠明表示,到場後他以電話與位於停車場的消防官溝通,同時派另一救護員下車,評估是否有其他路線前往現場。他說用了約1分鐘評估後,就向上級示意到達現場,決定步行往事發地點。他向其餘兩名隊員表示,要進行遠距離拯救,他亦於手機上留意到新聞報道,指警方正準備在尚禮樓附近展開驅散行動,他示意救護員要執齊裝備,包括頭盔和防毒面罩等,確保穿好及準備好才出發。
死因研訊主任詢問能否加快到達現場,例如救護裝備能否一邊行一邊穿裝備、兩人推擔架床,另一人穿裝備等。鄭冠明回應,整個過程所用的都是基本需要時間,裝備要用雙手穿戴,執拾救護物資如頭部及頸部固定器、脊椎板、救護紅毯等,擔架床及裝備重達200磅,加上路面崎嶇,要3個人合力推動,否則可能翻側。他又說,如果當日無「死車」擋路,而又可以更準確了解現場無衝突,將可更快到場,抵達傷者身邊。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