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男研發廚餘印鈔機 昆蟲救地球

專業領域可出頭 港男研發廚餘印鈔機 用昆蟲救地球

品牌故事

廣告

地球暖化引發各種問題,令環保科技迅速冒起,港男莊一洲(Ken)於內地研發廚餘印鈔機,這是一個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生態系統,以廚餘餵昆蟲,再用昆蟲的產物用於農業及畜牧。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廣東易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莊一洲(Ken)最初到內地協助營運家族生意,因而對農業產生興趣,最初設廠養蟲,生產保健品;後來改變模式,轉而研發廚餘印鈔機,在中央及相關機構扶持下成長。

成為昆蟲專家

Ken的家人經營藥業公司,他於2005年到廣州幫忙,期間接觸到不少來自農村的人,於是產生了發展農業的夢想,他花了約一年規劃及調查,選擇了農業當中的特種養殖⸺昆蟲,開始踏上養殖昆蟲之路。

「2008年,國家發展還沒有大灣區的概念,我也算是同輩中的先頭部隊前來發展,當時選擇深圳,因為比較近香港。」

前聯合國秘書長Hans van Ginkel曾說:「每八秒就有一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夭折死亡」、「要解決非洲貧窮問題,必須從土壤做起。」Ken說:「我當時相信,昆蟲轉化過程生產出蛋白給人與動物食用;蟲子的糞便可以改良土壤,成為增加肥沃度的有機肥料,堅信若經過數代人的努力,非洲的饑荒問題有可能被解決。」

於是,Ken開始了第一次昆蟲專案的創業,選擇以食品級的賽道開始,後來也發現蟲蛹蛋白可以抗心腦血管病及抑鬱症等效果,可以發展成天然的醫藥或保健品。

 港男研發廚餘印鈔機 昆蟲救地球
Ken(左)參與香港阿里巴巴創新創業比賽Jumpstarter 2020,在九大賽區三藩市的分會場,獲得最佳創意及最受觀眾歡迎獎。(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成立了可食用昆蟲部門,Ken獲對方邀請參加2014年於荷蘭全球第一屆的國際昆蟲學術會議,探討「昆蟲如何餵養地球」這個主題。Ken從此成為行業的專家,並於2014年開始,發表有關昆蟲產業的自動化與工業化概念,推動行業的布局發展思路。

「當年內地及香港的資本根本就不了解昆蟲產業的發展需求及前景,投資者均認為建設昆蟲工廠是重資產,建議我用輕資產的方式去解決昆蟲養殖的問題。」

最終Ken採納建議,關掉深圳的工廠,並於2018年組建另一個國際團隊,以科技結合天然環保的方式,利用昆蟲處理餐廚垃圾,「廚餘印鈔機」分布式設備生態專案由此誕生。

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印鈔機」利用昆蟲生物科技,依靠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生態系統,結合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物聯網去實現。通過遠程管理,以廚餘餵昆蟲,產生的昆蟲蛋白成為飼料回用於養殖業、蟲糞作肥料,肥料用於蔬菜種植,肉類及蔬菜回到餐桌上,形成循環經濟食物鏈閉環。

「這個系統將會率先服務大型食品企業,將食品廠的優質廚餘垃圾及時就地處理,減量可達八成,既可減少垃圾運輸或焚燒、填埋帶來的碳排放,而我們收取比政府更低的處理費,為企業減少處理成本,同時將垃圾『變廢為寶』賣出去賺錢,利用源源不絕的廚餘來印鈔。」

這個系統具有多個延伸效益,包括促進環保及共享經濟效益,讓市民主動參與收集廚餘,以換取收益,促進無廢城市的建設,改善環境。

 港男研發廚餘印鈔機 昆蟲救地球
Ken最初於深圳設廠養蟲,其後關閉工廠,轉而利用昆蟲生物科技研發「廚餘印鈔機」生態系統。(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此外,幼蟲產物除了蛋白質外,分離後含超過40%脂肪,可作日化原料及生物柴油,促進碳匯交易效益。

全球氣候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災難,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碳匯交易及階梯式碳稅,也於內地實行,上市企業在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貢獻值都需要核算上報。該系統能夠緩和運輸及焚燒垃圾的碳排,可以協助食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廚餘即時減量,所節省碳排可作為交易權。

機緣巧合下,Ken於2019年中,參加了中山市科技局及工合空間中山站所舉辦的「中山矽谷直通車」。

行業成為風口

Ken到美國孵化生態加速的培訓機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Skydeck學習,創業思維及技巧、專案的優化,甚至商業計劃書的編寫,以及路演技巧也有所提升。

工合空間由本港商人邱達根開辦,能夠為港青創業者提供服務及資源,Ken在這個孵化器的協助下開設廣東易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合空間對接大量資源,包括開辦公司、代理會計記賬、創新創業比賽諮詢、政府政策解讀、香港及內地政府官員或部門對接會、線上及線下論壇座談會、本地企業資源對接、國際合作交流,孵化培訓、投融資對接等。

「我們參與了各項創新創業比賽,正好碰上國家推動垃圾分類、商用廚餘垃圾徵費政策及碳雙減政策的出台,終於輪到我們的行業成為『風口』。」

公司已獲得約1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現階段還需要融資1,000萬元人民幣落實規劃,意屬國家的基金,配合便民的初衷。

 港男研發廚餘印鈔機 昆蟲救地球
Ken(前排左二)參加「中山矽谷直通車」,在創業各方面有所提升。(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Ken認為,香港在頂尖高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機械人、文化產業等,仍然有不俗的開發空間,但是其他相關落地營運、開拓市場,以及與生產工業、城市發展、農業的方案上,相信只有來到大灣區發展,才能夠實現鴻圖偉略。

「只要方案具有可觀的發展潛力,內地政府都非常支持,其實數十年來,中央對港澳同胞都有政策上的傾斜,令內地人羡慕不已,現時正值國家發展綠色低碳及雙循環戰略布局的時代,建議港澳年輕人在疫情過後多上來走走,親身體驗一下。」Ken說。

專業領域可出頭

「新鮮出爐的『劍神』張家朗及『風之后』李麗珊,兩位奧運金牌得主,在自己的專業運動領域獲得極大成就,為港增光,所以年輕人不要太過在意學習成績的好壞,每個領域的專業都能達到極致、成就人生。」

Ken在港完成高級程度會考(A-Level)後,曾在美國留學,2001年因「911」恐怖襲擊回港,由於不懂轉學分制度,輾轉數年才成功報讀香港大學SPACE與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 LSE)的遙距課程,邊工作邊完成商業學位課程。

Ken又說:「未找到英國倫敦大學前,當時覺得人生好遺憾,『自己又唔係讀唔到書,點解攞個學位都攞唔到』。」

Ken返港後修讀攝影,平面設計等課程,曾經從事商業攝影,然後做過自由攝影師,至2005年到廣州參與家族生意藥業公司的工作,最終找到養蟲這個事業發展路向。

延伸閱讀:70後港爸延伸事業 以美食攻陷大灣區

延伸閱讀:90後港男打理家族業務 大灣區政策便利再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