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地 經一專欄 資料圖片

置地前衞方式 應對氣候危機難行路

ESG

廣告

置地公司旗下七個物業,最近獲得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零碳就緒建築認證」,反映出集團在減排方面的努力。

關注綠色議題一直是置地公司的DNA,平均每年在港投放5,000萬至1億美元,為旗下物業進行升級改造,當中逾半與環境有關。集團早已自行制定減排目標,近年引入國際框架,更有系統而科學化地進行減排,同時引入最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在減排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矢志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有助將全球氣溫上升範圍控制在1.5度以內。要達到這目標,全港各界都需要大幅減排,建築物相關用電佔香港總用電量約九成,產生的碳排放佔全港總量六成,使減碳成為地產行業的關鍵目標。

置地 經一專欄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升級改造帶來效益

置地公司成立於1889年,經已超過130年歷史,在香港、內地、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均有物業,香港的物業集中於中環,共有12幢大廈,這些都是由集團100%持有,可見集團重視長遠發展,以上的建築物均已獲得綠建環評(BEAM)鉑金級認證。
置地公司投資者關係及企業可持續發展部主管林可立(Mark)說:「ESG近年成為全球重點,氣候及經濟抵禦力(Climate and Economic Resilience)尤其受到關注,減少碳排放及應對氣候危機,成為集團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
集團每年平均為中環的物業,投放5,000萬至1億美元,進行升級改造,當中超過一半均與環境有關,改善物業的環境,同時提高租戶及顧客的體驗。

交易廣場在近兩三年,將所有升降機換掉,同時加入智能控制系統,能夠節省用電量超過25%。
置地公司物業管理技術服務部董事及主管楊漢忠(Andy)說:「隨著科技進步,將原有的設備換上新的,當然是最快達到減排的方法之一,但是換掉舊設備之後,就要想盡辦法,如何能夠做得更好。」
置地公司多年前引入樓宇管理系統(BMS),收集了大量數據,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並且在換上新設備之後,透過人工智能進行不同的測試,加入優化控制程式,以達到最佳的能源效益。
Andy說:「現時新建築物都會使用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我們的物業雖然具有一定歷史,同樣建造了數位雙生,並且輸入過往的數據,進行不同的模擬,協助達到能源效益最大化,真正成為建築物的大腦,而非虛有其表。」

置地 經一專欄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善用最新科技

建築物的中央冷氣系統佔整體用電量高達四成,在換上全新的設備後,集團的工程師以過往的數據訓練人工智能,設計出優化控制程式,務求進一步節省能源。
集團的工程師最近嘗試將這個模式放入風機,即是將冷氣吹送至各個樓層的設備,以前風機只有一個大型摩打,新設備分為不同的小型模組,設有數個摩打,除了體積較小,運行時噪音亦較少,並且能夠節省10%至20%用電量。
Andy說:「以前若果摩打故障,便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現時共有數個摩打,即使其中一個出現故障,其他摩打可以繼續運行,有效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
交易廣場在建設之初,經已使用海水冷卻系統,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已採用雙層玻璃;上世紀90年代中期,與另一集團共同創辦BEAM標準,在未有太多人關心環保議題的時候,集團經已開始在這方面著力。

千禧年代,香港各界仍然未有減排的概念,但是置地公司早已自行制定減排目標,以2008年為基準,訂立中環物業組合於2030年累積減少55%碳排放的目標。
Andy說:「當時我們使用自己的方法計算,2021年中環物業組合的碳排放累積減少40%。
「因為初期大部份是更換新設備,包括空調系統、升降機及供電系統等,但是減排愈來愈難,所以我們引入人工智能加以協助,務求進一步減排。」
科技日新月異,五至十年前,根本沒有人想到科技可以協助減排,所以地產發展商必須緊貼科技潮流,在適當時候引入科技。
置地公司是香港房地產科技聯盟聯席主席,其他成員包括本港主要物業發展商,共同物色嶄新科技,同時分享使用科技的經驗。

由於近年ESG成為全球潮流,企業的持份者愈來愈關心這個議題,所以置地公司在2021年底引入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並且在2022年獲得相關機構的審批,正式使用國際框架制定減排目標,令相關工作更加系統化。

置地 經一專欄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充滿不確定性

「範圍一及範圍二絕對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於2030年前排放量較2019年減少46.2%;範圍三溫室氣體排放方面,2030年前碳濃度較2019年減少22%。」Mark說。
範圍一及範圍二,主要集中於日常營運中的碳排放量,集團能夠控制的範圍較大,包括更換設備的工作;至於範圍三,涵蓋整個供應鏈,以地產發展商而言,需要關注樓宇建設帶來的影響,以及租戶使用能源的行為等。
Mark說:「更換設備的話,我們可以即時掌握節能效益,但是要再進一步,例如引入人工智能,便需要經過反覆測試,節能效益充滿不確定性。」
至於範圍三,不確定性更加顯著,這個範圍包括了兩大重點,其一是隱含碳,在地產行業而言,就是指建築物料,包括水泥、玻璃、玻璃幕牆及鋼鐵的排放量。

隱含碳的概念未算非常成熟,所以需要業界達致共識,包括計算方法。
「隱含碳令業界面對『雞與雞蛋』的問題,地產發展商需要物色碳排放量較低的建築物料,但是市場上的供應並不多,物料供應商本身未必有意欲投資於低碳的生產模式。
「除非市場需求夠大,令他們覺得投資於低碳生產方式是有利可圖,所以必須集合業界的力量,大家有共識採購低碳建築物料。」
範圍三的另一個重點是租戶的用電量,置地公司於今年第三季推出「租戶可持續發展合作計劃」,協助租戶綠色轉型。
計劃包括就室內裝修、更換設備、使用能源等各方面提供意見,但只能夠影響他們,最終決定權始終在租戶手上。

置地 經一專欄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香港缺乏自然優勢

計算減少碳排放的國際框架,大多是因應歐美國家的情況而制定,因此未必完全適用於亞洲地方。
Mark說:「歐美地區,現時很多新建的建築物都是零碳建築,這是因為地方較大,建築物只有數層高;至於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地方細小,但是高樓大廈密集,所以幾乎沒有可能建設出零碳建築。而且香港沒有自然優勢,例如水壩發電等碳排放較低的設施。」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剛於7月推出 《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為業界提供一套碳中和及氣候變化風險管理的工具, 建議不同的減碳方式,讓業界作為參考。
「零碳就緒建築認證」因應不同的項目進行評估,同時分為不同等級,可以讓物業發展商作為參考,了解旗下物業的情況。

置地公司共有七個項目得到認證,六個項目獲「能源表現證書」,歷山大廈獲得「目標設定證書」,後者是業內首見,企業為指定項目設定目標,在指定日期前,更加積極地減少能源消耗。
Andy說:「我們旗下的物業,部分仍未完全更換新的設備,不同項目引入人工智能的時間亦不相同,所以每個物業的表現各異,『零碳就緒建築認證』可以協助我們掌握整體情況,取長補短,或者作為業界的參考,共同推動節能減排。」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