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傳說 carlicahn

華爾街傳說︳Carl Icahn將上市公司變成私人ATM 連Tim Cook都要被「屈」18億美金

即時財經

廣告

在華爾街的食物鏈中,有一種頂級掠食者。他們從不關心一家公司的願景或文化,他們眼中只有一個目標:股價。為了推高股價,他們會用盡一切手段——發動戰爭、罷免CEO、強迫公司分拆或賣盤。他們被稱為「激進投資者」(Activist Investor),而站在這個群體頂點的男人,就是卡爾·伊坎(Carl Icahn)。

卡爾·伊坎是上市公司董事會最恐懼的噩夢。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他狙擊過環球航空、Netflix、雅虎,甚至是科技巨頭蘋果。他像一頭嗅覺敏銳的餓狼,總能找到那些管理不善、資產被低估的「獵物」,然後用最野蠻、最直接的方式,從中榨取巨額財富。看看他是如何將一家家巨無霸公司,變成自己的私人提款機。他直言:「如果你想喺呢行搵個朋友,咁不如去養隻狗。」

在貧民窟學會的生存法則

伊坎的鬥士性格,源於他的成長環境。他出生於紐約皇后區的一個貧民窟,父親是個脾氣暴躁的律師,母親是位教師。他從小就明白,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必須靠自己去爭取。憑藉聰明才智,他考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哲學,這段經歷,塑造了他日後那套洞悉人性和邏輯弱點的談判技巧。

大學畢業後,他來到華爾街,從一名普通的股票經紀做起。他很快就厭倦了為別人打工,並發現了市場上一個巨大的機會:有太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表現平庸,坐擁大量現金卻不懂得為股東創造價值,導致公司股價遠低於其真實價值。伊坎意識到,這些公司,就是一座座防守鬆懈的金礦。他要做的,不是去挖掘,而是直接去「搶劫」。他曾說「好多公司嘅CEO,做份咁差嘅工,竟然仲有糧出。如果呢個體系唔係咁亂七八糟,好似我呢啲人根本賺唔到咁多錢。」

一套簡單粗暴的賺錢劇本

伊坎的投資策略,在數十年間幾乎沒有變過,後來被市場稱為「伊坎式抬價」(The Icahn Lift)。這套劇本,通常分為四個步驟:

  1. 尋找獵物: 找出那些現金流充裕、負債低,但股價長期跑輸大市、管理層備受批評的公司。
  2. 秘密吸納: 透過旗下基金,在市場上悄悄買入該公司5%以上的股份,成為主要股東。
  3. 公開宣戰: 突然向公司管理層發出「公開信」,痛陳其管理不善之處,並提出一系列「建議」,通常包括:大規模回購股票、增加派息、分拆核心業務,甚至是直接把公司賣掉。
  4. 發動戰爭: 如果管理層不從,他就會威脅發動「代理權戰爭」(Proxy Fight),聯合其他股東,投票罷免整個董事會。

大多數時候,CEO們為了避免公司陷入無休止的內鬥,最終都會選擇屈服,或多或少地採納伊坎的建議。而這些舉措,往往能在短期內迅速刺激股價上漲,伊坎則在高位拋售股票,獲利離場,留下一個可能已經元氣大傷的公司。伊坎對此毫不諱言,甚至帶著一絲享受:「我唔鍾意挑起戰爭。但如果有人想同我開戰,我骨子裡有啲嘢其實幾鍾意咁樣,因為我真係好期待同佢哋較量一下。」

華爾街傳說 carlicahn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經典戰役 從Tim Cook身上榨出18億

伊坎最經典、也最能體現其影響力的戰役,發生在2013年。當時,他將目標鎖定在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Apple)。

在外人看來,蘋果當時無懈可擊。但在伊坎眼中,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公司坐擁超過1500億美元的龐大現金儲備,但在回饋股東方面(如股票回購)卻顯得過於保守。伊坎斥資數十億美元,買入了大量蘋果股票,然後開始了他最擅長的「輿論戰」。

他先是在Twitter上公開喊話,宣稱蘋果股價被「極度低估」。接著,他與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共進晚餐,當面要求庫克立即啟動1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談判破裂後,他毫不留情地發出公開信,痛批董事會的保守是「對股東的不負責任」。

在這場持續數月的公開施壓下,蘋果的股價節節攀升。儘管庫克最終沒有完全滿足伊坎的要求,但也大幅增加了股票回購的規模。伊坎見好就收,在股價高位陸續清倉。據估算,在這場戰役中,他賺取了高達18億美元的利潤。

華爾街傳說 carlicahn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我們需要「華爾街之狼」嗎?

對於習慣了「和氣生財」、管理層權力相對穩固的香港市場而言,伊坎這種「門口的野蠻人」極為罕見。但他的故事,卻為所有香港投資者,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考:當你投資一家公司時,你是否關心過管理層有沒有善待你的錢?公司賺到的利潤,是真的投入到有前景的項目中,還是只是躺在賬上睡覺?我們或許不需要像伊坎一樣發動戰爭,但他那種敢於向管理層問責、積極捍-衛股東利益的精神,或許正是我們這個市場最需要的一劑猛藥。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