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傳說 kanyewest

華爾街傳說︳一朝得志語無倫次(世界級) Kanye West 如何一手摧毀自己 Yeezy 帝國

即時財經

廣告

在當今的商業世界,很少有一個人能像肯伊·韋斯特(Kanye West)一樣,將藝術、商業、爭議三者融為一體。他既是音樂界的傳奇,時尚界的教父,也是商業世界最難以預測的「變數」。他曾靠著 Yeezy 品牌,將自己的商業價值推向巔峰,甚至宣稱自己是「億萬富翁」。然而,就在外界以為他將繼續締造傳奇時,他的「瘋狂」言論,卻在一夜之間,讓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業帝國,走向了崩塌。將不僅僅是一篇傳記,更是一場關於品牌、忠誠、與瘋狂的商業案例研究

傳奇的誕生

肯伊·韋斯特的商業野心,從一開始就不只局限於音樂。在與 Nike 合作期間,他曾公開抱怨,稱自己無法獲得足夠的分潤和創意控制權。這段經歷,讓他下定決心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他表示「我就是要成為這個時代的史提夫·喬布斯,我要成為迪士尼,我要成為馬斯克,我要成為任何人。」「我不是一個饒舌歌手,我是這個星球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2013 年,他與運動品牌巨頭 Adidas 簽下合作協議。這段合作,堪稱商業史上的奇蹟。在肯伊的瘋狂創意與 Adidas 的強大生產、行銷能力結合下,Yeezy 品牌迅速崛起,成為球鞋界的「現象級」品牌。每一雙 Yeezy 的發售,都引發全球排隊搶購的熱潮,其轉售價格更是一度高企。

短短幾年,Yeezy 就從一個小眾潮牌,成長為一個年收入數十億美元的商業巨頭。據《福布斯》估計,Yeezy 品牌的價值一度超過 $15 億美元,而肯伊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億萬富翁」的頭銜。他在 2021 年曾自信地說:「我曾經負債 $5,300 萬美元,現在我的身家有 $66 億美元,而且我是歷史上最富有的黑人。」

當年Yeezy的風光數字

  • 40億至50億美元: 這是多家投資銀行(包括瑞銀集團)在2021年對 Yeezy 品牌(與 Adidas 和 Gap 的合作)的最高估值。這個數字,足以讓 Yeezy 媲美一個中型的奢侈品集團。
  • $66億美元: 這是 Kanye West 本人在2021年向彭博社披露,由瑞銀集團為其計算的個人淨資產估值,其中大部分來自 Yeezy 品牌的價值。
  • $15億美元: 這是《福布斯》在2022年解約前,對 Kanye West 個人淨資產的估算。雖然比 Kanye 自己宣稱的要低,但這個數字,依然讓他穩坐「億萬富翁」的行列。解約後,這個數字暴跌至約4億美元

2. 驚人的銷售與利潤貢獻

  • 近 $20億美元: 這是 Yeezy 產品線在2021年為 Adidas 帶來的年收入。
  • 佔 Adidas 總收入近 10%: 在巔峰時期,Yeezy 這單一品牌,就佔了 Adidas 這家全球運動巨頭近一成的總生意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 $1.91億美元: 這是 Kanye West 本人在2020年,從與 Adidas 的合作中,獲得的版稅收入。相當於他每日平均賺取超過52萬美元(約400萬港元)。

3. 球鞋市場的瘋狂炒價

Yeezy 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可以炒賣的「金融資產」。

  • Nike Air Yeezy 2 “Red October”: 這是 Kanye 與 Nike 合作的最後一款鞋,也是傳奇中的傳奇。2014年發售價僅為**$245美元**,但在轉售市場上,其價格一度被炒至**$15,000美元**以上,升值超過60倍。
  • Adidas Yeezy Boost 750 OG “Light Brown”: 這是他轉投 Adidas 後的第一款鞋,發售價**$350美元**,巔峰時期的轉售價普遍在**2,000至3,000美元**之間。

瘋狂的代價與引爆點

然而,這場成功的商業童話,在 2022 年走向了終結。

肯伊·韋斯特的個人行為和言論,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他經常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充滿爭議性的言論。一開始,他的商業夥伴們選擇容忍,因為他們深信,肯伊的「瘋狂」是天才的一部分,而這份「瘋狂」也正是 Yeezy 品牌的核心魅力

然而,當他的言論觸及更為敏感的紅線時,這條脆弱的商業紐帶,終於斷裂。最直接的導火線,是他在一場採訪中發表的反猶太主義言論,包括聲稱猶太人控制媒體和金融,並稱希特勒是個好人。這些言論不僅引發了公眾的廣泛譴責,也讓他的商業夥伴們面臨巨大的品牌風險。

在多次警告無效後,Adidas 最終宣佈,立即終止與肯伊·韋斯特的合作協議,並停止所有 Yeezy 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個決定,向所有人證明,即使是一個能夠創造巨額利潤的超級 IP,也無法淩駕於品牌的核心價值觀與公眾責任之上。

數字不會說謊

這場崩塌的代價是巨大的,其影響波及了每一個人。

  • Adidas 的鉅額損失: Adidas 在解約後,面臨高達 $13 億美元的庫存損失。公司在解約後的數週內,股價暴跌近 30%,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儘管後來 Adidas 透過分批銷售剩餘庫存的方式,回收了部分資金,但這筆賬依然是公司歷史上最昂貴的一次商業決策。
  • 肯伊·韋斯特的資產蒸發: 肯伊的個人財富,在短短幾天內,就縮水了超過 $15 億美元。這場崩塌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稱商業史上的奇觀。他因此被《福布斯》除名,失去了「億萬富翁」的頭銜。

肯伊的瘋狂,最終讓他付出了沉重的財務代價。這場商業崩塌,不僅僅是一次失敗的合作,更是對當今品牌營銷的一記響亮警鐘

崩塌之後

然而,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在最初的解約風波之後,Adidas 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如何處理倉庫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 Yeezy 庫存?銷毀這些庫存不僅會產生鉅額費用,更不符合環保理念。最終,Adidas 做出了一個務實的決定:分批出售剩餘的 Yeezy 產品

這個決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消費者對 Yeezy 的需求依然強勁,這些分批發售的產品,為 Adidas 帶來了數億美元的額外收入,並成功地降低了損失。

與此同時,肯伊·韋斯特也沒有就此沉寂。他利用自己剩下的資產和影響力,推出了自己的獨立網站 Yeezy.com,並發佈了一系列低價產品。他試圖向世界證明,即使沒有了商業巨頭的庇護,他依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重新站起來。品牌,可以超越它的創始人,但它無法承受其創始人的「負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