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私有化】滙豐擬作價155元私有化恒生 逾50年上市地位或告終
廣告
滙豐控股(0005)提出建議,擬以每股155港元的作價,將其持股62.14%的附屬公司恒生銀行(0011)私有化。若交易成功,這家作為香港戰後首間上市的銀行,將結束其超過50年的上市歷史。
戰後首家上市銀行 市值飆升170倍
恒生銀行在香港金融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該行於1933年創立,1965年獲滙豐入股,並於1972年6月20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成為戰後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銀行。
當年的上市盛況空前,公開發售錄得29倍的超額認購。以每股100元的招股價上市,首日即以165元收市,大漲65%。由上市當日的市值16.5億元,到如今約2,820億元,其市值在逾50年間飆升了約170倍。

滙豐頻出手干預
此次私有化建議的背後,或與恒生銀行近年的經營困境有關。受累於本港商業地產市場的壞帳問題,恒生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令人失望。更一度傳出罕有地進行廣泛裁員,並傳出母公司滙豐直接介入,要求其處理不良貸款組合。分析認為,私有化或是滙豐為全面主導恒生改革而作出的最終部署。
核心資料表
項目 | 詳情 |
事件 | 滙豐控股(0005)建議私有化其持股62.14%的附屬公司恒生銀行(0011)。 |
私有化作價 | 每股 155港元 |
後果 | 恒生將撤銷其上市地位,結束逾50年的上市歷史。 |
恒生銀行歷史 | – 1933年創立。 – 1965年被滙豐收購。 – 1972年6月20日上市,為戰後首家在港上市的銀行。 |
上市以來表現 | – 上市價: 100港元 – 上市首日收市價: 165港元 (+65%) – 市值增長: 由16.5億港元增至約2,820億港元,飆升約170倍。 |
近年背景 | 受本港商業地產壞帳拖累,業績令人失望;更一度傳出罕有進行裁員;傳遭母公司滙豐直接介入,要求處理不良貸款。 |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