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PMI回升50.7扭轉半年跌勢 本港就業三個月首錄增長
廣告
標普全球(S&P Global)周三(3日)公布,香港8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報50.7,較7月上升1.5個百分點,扭轉了自今年2月以來的跌勢,並重返50點的盛衰分界線之上。然而,報告中的細節顯示,增長動力單靠本地需求支撐,企業對未來一年的業務前景依然強烈悲觀。
產出、就業齊回升
數據顯示,香港私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在第三季中段有所好轉。受惠於訂單需求相對回穩,企業產出錄得五個月來的首次增長,升幅更是去年12月以來最顯著。受此帶動,企業亦增加了人手,就業水平為三個月以來首次錄得增長。
增長僅靠內需 外貿持續疲弱
然而,此次PMI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指出,訂單的增長似乎僅局限於本地需求之內,而來自內地和海外市場的新業務量,則因美國關稅增加等因素影響而持續下跌。
此外,多項前瞻性指標依然下行。企業仍在繼續消化積壓訂單,同時再度縮減採購活動,顯示目前的生產水平可能依賴清理積壓工作作為支撐,而非來自新增需求。
最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當月數據好轉,業者在8月份依然強烈看淡未來一年的前景,主要憂慮全球貿易環境和經濟轉差。
核心資料表
項目 | 8月份數據/詳情 |
標普香港PMI | 50.7 (7月為49.2),扭轉自2月以來的跌勢,重返擴張區間。 |
產出 | 五個月以來首次增長 |
就業 | 三個月以來首次增長 |
需求來源 | 訂單需求大致回穩,主要由本地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
外部需求 | 來自內地及海外的新訂單持續下跌。 |
企業信心 | 對未來一年的業務前景依然**「強烈悲觀」**。 |
經濟師解讀 | 營商環境好轉,但增長僅局限於本地需求,多項前瞻性指標依然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