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 停擺後

美國政府停擺前後 股市走勢啟示︳封面故事

即時財經

廣告

美國政府停擺向來是華府政治僵局的象徵,但從市場層面觀察,其實影響遠不如輿論所言般嚴重。歷史經驗顯示,停擺雖能引發短期波動,但對美股中長期走勢影響有限。投資者初期或會反應過度,惟市場通常在消息明朗化後迅速恢復。

自1976年以來,美國共出現22次政府停擺,時間由1日至35日不等。標普500指數在這些期間平均表現近乎持平;停擺結束後12個月內,約八成情況下錄得上漲,平均升幅超過10%。可見停擺並未改變經濟基本面,市場波動更多反映政治不確定性,而非真實經濟損失。

「跌定先」定律

雖然停擺整體影響有限,但在事件初期,市場情緒往往起伏明顯。演算法交易及動量策略在不確定性升溫時放大波動,使股價短線下探。
美股歷次停擺的走勢呈現一個規律,若停擺前市場已下跌,後市反而有機;若停擺前仍在高位徘徊,風險更大。
根據Truist統計,自1976年以來20次政府停擺中,標普500在停擺前一週,平均回報為負0.1%;停擺期間持平,停擺後一週升0.6%。市場通常在停擺前已輕微調整,正式開始後反應冷靜,事後更傾向回升。

個別例子尤為明顯:2013年停擺前一週跌1.2%、期間上升3.1%;2018年底停擺前一週重挫7.1%、期間反彈10.3%;相反,1979年停擺前仍升0.4%、期間卻大跌4.4%,說明「停擺前未跌」反而更傷。
然而,2025年的情況卻有所不同。今次停擺前一週,美股並未下跌,仍在高位橫行,標普500指數升0.47%。消息公布後,市場未見「跌定後彈」的節奏,反而再創新高,顯示市場對政治事件的免疫力提高。

2025年潛在風險

展望後市,今年仍存在幾個潛在回調風險。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指引偏保守;若第四季財報失色,市場或會重估估值。若通脹回升或降息延後,資金成本居高不下,估值亦受壓。

停擺若拖延,更會影經濟。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表示,政府關門以每週計,美國經濟產出將削減150億美元。意味停擺愈久,或會愈引發市場恐慌而令美股急跌。
因此,即使歷史上政府停擺對美股影響有限,2025年的經濟與政策環境更複雜,出現補跌並非不可能。市場或未劇烈下挫,但一旦情緒轉弱,回調壓力仍不可忽視。

美國政府 停擺後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