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經濟損失恐成天文數字?回顧「山竹」「天鴿」共釀58億元損失
廣告
超強颱風「樺加沙」正逐漸逼近本港,其潛在的破壞力引發全城戒備。根據天文台此前估算,2017年的「天鴿」及2018年的「山竹」,已合共為香港帶來至少58億港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鑑於天文台預告「樺加沙」可能帶來相若甚至更強的風暴潮,外界憂慮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成天文數字。
「天鴿」與「山竹」的慘痛代價
根據天文台及香港保險業聯會的數據,超強颱風「天鴿」當年引致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2億港元,當中包括政府及公共事業的損失,以及約11億港元的保險索償。而破壞力更強的「山竹」,造成的影響更為深遠。政府及相關機構呈報的損失達9.1億港元,而經調整後的保險索償總額更高達約36.88億港元,令「山竹」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總額高達約46億港元。
「樺加沙」威脅不容忽視
天文台早前預告,「樺加沙」可能帶來與「天鴿」及「山竹」相若的顯著風暴潮,意味著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再次面臨嚴重水浸的威脅。雖然颱風的最終路徑與強度仍存在變數,但其預測顯示,本次風暴對香港構成的威脅絕對不容忽視,市民應做好充足的防風準備。
核心資料表
颱風 | 年份 | 直接經濟損失 (估算) | 主要構成 |
天鴿 (Hato) | 2017 | 約12億港元 | 政府及公共事業損失 + 約11.07億元保險索償 |
山竹 (Mangkhut) | 2018 | 約46億港元 | 政府及相關機構損失 + 約36.88億元保險索償 |
合共 | – | 約58億港元 | – |
樺加沙 (Wagas) | 2025 | 未知 | 天文台預告其可能帶來與「天鴿」及「山竹」相若的顯著風暴潮,經濟影響可能更為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