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馬斯克的萬億豪賭:辭職威脅下的終極控制權之戰
廣告
他想的不是錢,是對特斯拉的「絕對控制權」
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再次震驚了世界,這次不是因為火箭發射,而是因為一份潛在價值可高達 1 萬億美元的薪酬方案。他不僅將反對者形容為「企業恐怖分子」,公開揚言:若方案被否決,將考慮辭去特斯拉 CEO 一職。這場爭議的焦點,早已超越了金錢。這是一場關於馬斯克對特斯拉未來方向、甚至「機器人軍隊」的絕對控制權的爭奪戰。他的辭職威脅,將一場治理爭議,直接升級為「企業生存」的豪賭。
事件時序與前因後果
要理解這場萬億豪賭,必須從八年前的起點看起:
前因:八年前的承諾與萬億成就 (2018 – 2022年)
| 時間 | 事件 | 核心目標 |
| 2018年 | 特斯拉董事會為馬斯克設計了歷史性的「2018 薪酬方案」。 | 該方案承諾,如果馬斯克能將特斯拉的市值從當時的 $500 億美元提升到 $6,500 億美元,他將獲得一系列期權獎勵。 |
| 關鍵: | 這份方案創下紀錄,不支付薪水或獎金,完全與公司市值增長掛鉤。馬斯克必須為股東創造財富,自己才能受益。 |
2. 萬億成就與爭議的引爆點 (2022年)
| 時間 | 事件 | 核心衝突 |
| 2022年 | 馬斯克成功達成所有目標(特斯拉市值最高時突破 $1.2 萬億美元),贏得了全部獎勵。 | 一名小股東對方案提出質疑,將特斯拉告上法庭,稱該方案是在馬斯克「控制下」批准的,並不公平。 |
| 關鍵: | 儘管馬斯克已達成目標,但德拉瓦州法官在 2024 年初裁定該方案無效,要求特斯拉董事會重新設計。這讓馬斯克感到極度不滿。 |
3. 導火線:萬億方案的再表決
| 時間 | 事件 | 馬斯克的訴求 |
| 2024年 | 特斯拉董事會決定,將原 2018 年的方案重新提交給股東進行一次追溯性表決。 | 馬斯克在 X 上公開表示,他需要擁有公司 25% 左右的投票權,才能確保對特斯拉的 AI、機器人等未來項目有足夠的影響力。 |
| 關鍵: | 重新表決的目標,是恢復馬斯克的投票權份額,讓他覺得自己對公司有足夠的「控制」與安全感。 |
核心爭議:企業恐怖分子與控制權
在表決前夕,爭議達到了最高點。兩大股東諮詢公司(ISS 和 Glass Lewis)公開呼籲股東投反對票。馬斯克對此的反應極為激烈,他將這些公司形容為「企業恐怖分子」(corporate terrorists)
| 爭議點 | 馬斯克的核心論點 | 反對者的觀點 |
| 控制權 | 他需要足夠的投票權(目標 25%),以確保在公司發展方向上有影響力,並防止因「愚蠢建議」而被趕下台。 | 反對者認為,將如此巨大的股權集中在一位 CEO 手中,破壞了現代企業的管治原則,使董事會無法有效制衡。 |
| 公平性 | 方案已成功為股東創造了數千億美元的價值。 | 該方案規模太大,且制定過程存在瑕疵,對其他股東不公。 |
| 野心 | 馬斯克需要控制權來實現他的「機器人軍隊」等激進願景。 | 這種說法過於情緒化,不應與企業的薪酬方案掛鉤。 |
史上最貴的企業治理之戰
這場將在 11 月 6 日年度股東大會上表決的方案,已演變成一場史上最貴的企業治理之戰。這場爭議的結果,將決定馬斯克未來對特斯拉的掌控程度。無論結果如何,這場事件都為華爾街留下了一個核心的啟示:在馬斯克的商業帝國裡,沒有任何規則是不可挑戰的,包括企業治理的基本原則。特斯拉財務總監 Vaibhav Taneja 的辯護: 方案確保只有當股東獲得可觀回報時,馬斯克才能從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