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醫保保費高 值不值得買 資料圖片

長者醫保保費高 值不值得買

保險

廣告

最近有客戶想為她的媽媽購買一份醫療保險,問筆者有哪些計劃較好?筆者反問:「伯母多少歲?有沒有病歷?」她說:「72歲,沒有重大疾病,但有定期回政府醫院覆診。」筆者說:「那要有心理準備,保費可能會很高。」

事實上,醫療保險保費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不斷上升,就算過往無病無痛、身體健康的人,保費也不便宜。
讀者可瀏覽政府設立的自願醫保計劃(VHIS)網頁中,搜尋最便宜的標準計劃。
假設72歲人士,每年最低保費額9,036元,一些港人熟悉的大品牌保險公司,普遍年繳更介乎10,000至15,000元保費不等。
保障較高的靈活計劃方面,最低一份年保費也要超過13,000元;最高一份達到21.8萬元。
當然,最貴的計劃通常是屬於零墊底費、住私家病房的高端醫療計劃,一般人未必會挑選高端計劃。
一般而言,靈活計劃的普通病房計劃,連額外醫療,即某些細項的賠償限額用盡後,多出部分,保險公司可以額外賠八成至八成半不等。

對一名72歲的女士來說,年保費普遍介乎20,000至25,000不等;但到90歲後,保費隨時加至逾40,000或50,000元。

有病歷或加loading

假如受保人本身有病歷,保費有機會更高,因為保險公司會視乎其病況加價,即行內俗稱「加loading」。
筆者見過有客戶被加loading七成至1.5倍不等,這還未計保費會隨醫療通脹加價。若然有更嚴重的疾病,隨時會增添不保事項,甚至拒保。
所以長者買醫保,筆者一般會建議投保人想清楚,一來投保不容易;二來投保人是否真的可以負擔每年數萬元的保費呢?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長者醫保保費不低,又是否值得投保呢?這問題不好回答,因為人人的價值觀不同。

覺得不值得投保的朋友,主要是因為當病者真的患有嚴重疾病時,公立醫院可排一個快期,緊急的情況如中風,甚至可以即時接受治療。
在香港很少會出現「有病無得醫」的情況。而且公立醫院費用相宜,每天住院費僅120元,開支並不大,就算入院住一個月也只是數千元,比醫保保費還要低。
但有些非緊急的疾病往往要排期很久,就像筆者有一個個案,一個77歲長者須治療白內障,卻要排期44個月,其中一隻眼的視力,幾乎已看不到東西,但也無法提前做手術。
另一個65歲個案,因為膝蓋嚴重磨損,走路疼痛,可是要排兩年才能換膝蓋。
假如有購買醫保,以上兩人便可立即進行手術。例如換膝蓋後行動自如;白內障人士可馬上重見光明,用數萬元換取健康,有人覺得值得。

還有一點就是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每天只有兩小時的採訪時間,家人想多陪病人也不能;膳食很多時又淡而無味,家人看到也心酸。
所以一些具經濟能力較高的家庭,也會不介意付出高少少的保費,為家中長者購買醫保,讓他們在生病時,也有一個較好的環境休養。
長者應不應該買醫保?須視乎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及長者的健康狀況而定,筆者認為很難一概而論,投保人宜自行衡量。

立即加入「經一共肥計劃」

每日低至~$2,大量文章無限重溫

全新訂閱計劃內容將全面升級!由港股美股到加密貨幣,經一特別搜集業內專家撰文分析,深入淺出拆解脈絡。


每日低至~$2,加入「經一共肥計劃」!訂閱後能閱覽名家專欄及專題報道,更可參與會員Live Chat。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