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產 價值

亞洲資產的隱形價值:為何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改革迫在眉睫

投資

廣告

隨著全球商業模式急速變化,財務報告準則必須與時並進,才能保持其相關性與適切性。這一點對亞洲尤為重要,因為科技進步、創新驅動型經濟及數碼轉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市場生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現正面臨一項緊迫挑戰:如何處理包括軟件、品牌、研發(R&D)等無形資產的會計認列與披露問題。

儘管無形資產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現行會計準則仍主要將相關支出即時列帳為支出,而非作為創造未來價值的策略性投資入帳。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相關準則基本未有重大更新,未能反映價值創造驅動因素的深刻變化。結果,支撐領先企業成功的最重要資產——如阿里巴巴龐大的數碼生態系統、三星的知識產權組合,以及騰訊的創新數碼平台——在傳統財務報表中幾乎「隱形」。

無形資產的會計爭議

無形資產如何反映於財務報表中,長期以來均為備受爭議的議題。主張更新會計準則的一方指出,現行做法忽略了企業估值的關鍵驅動因素,即時列帳支出會導致費用過度集中於初期,且未能妥善配對這些支出與其所帶來的收入。此外,現行對有形與無形資產採用不同會計模式,缺乏概念上的一致性,也未能反映現今無形資產主導價值創造的現實。

持反對意見者則指出,現行會計準則未有證明對經濟或市場效率構成重大損害。他們強調,擁有大量無形資產的企業通常仍能獲得高估值,反映市場已能調整會計信息的不足。另有意見擔憂,若允許資本化無形資產支出,將可能誘使企業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短期內虛增盈利,誤導投資者。

亦有觀點指出,即使將無形資產資本化並按其可使用年限攤銷,也未必能令財務報表更具資訊價值。相反,即時列帳支出的做法具備一致性、審慎性與簡潔性,有助於投資者減少主觀判斷並作出分析。

加強披露先行

為回應相關複雜性及投資者關注,CFA協會最近進行了一項涵蓋亞洲地區投資組合經理及金融分析師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業界對現行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普遍感到不滿,僅39%受訪者認為現有披露具有實用價值,逾七成受訪者支持加強披露。

投資者普遍主張,應加強無形資產的披露,而非即時推行激進的資產認列改革。超過九成受訪者支持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提供更清晰詳盡的無形資產投資信息,並對企業在無形資產上的投資進行更明確的分類。

投資者希望加強的披露具體內容包括:

  • 全面披露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
  • 企業管理層用以監察無形資產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 詳細說明估值方法,包括重要參數、假設與結果;
  • 清晰表述減值所依據的假設及影響因素。

儘管投資者普遍支持在資產負債表上更充分地認列無形資產,但亦有不少人持審慎態度,憂慮資本化靈活度增加將誘發盈餘管理風險、無形資產估值困難,以及不確定資本化是否真正有助於提升投資決策質素。

亞太區的發展動向

隨著企業愈來愈依賴知識產權、科技及人力資本推動增長,亞太區各地監管機構及準則制定機構正積極優化財務報告框架,以提升透明度與相關性。過去五年,各主要司法管轄區已在全球標準趨勢下,結合本地經濟特點推行多項改革,包括:

  • 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會計師公會於2024年修訂了《香港會計準則第38號》(HKAS 38),更新了無形資產的認列及計量規定,涵蓋政府補助及企業合併中取得的無形資產。
  • 新加坡:會計準則理事會(ASC)於2022年更新了《新加坡財務報告準則第38號》(SB-FRS 38),重點完善研發支出的處理及無形資產重估模式,令新加坡準則更貼近國際做法。
  • 日本:日本會計準則委員會(ASBJ)推動企業自願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並制定了結合IFRS理念及本地需求的「日本修訂國際準則」(JMIS)。
  • 澳洲:澳洲會計準則委員會(AASB)修訂了《澳洲會計準則第138號》(AASB 138),針對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認列及減值測試進行了明確界定。
  • 新西蘭:新西蘭將無形資產納入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及環境、社會、管治(ESG)報告框架,強調無形資產在評估長期價值及影響力方面的重要性。

亞洲的下一步

全球與亞洲的標準制定機構正重新檢視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準則。CFA 協會建議應採「披露先行」策略,逐步推動改革。先加強資訊披露,有助於投資者理解無形資產的性質與價值,亦為未來更深層的準則變革鋪路。

歷史經驗亦證明,「先披露、後認列」的循序漸進做法成效顯著,如股份為本的薪酬、公允價值會計、退休金準則等,均由強化披露開始,最終逐步納入財務報表。這種漸進式模式不但有助提升透明度,亦可減少市場干擾與執行風險。以同樣方式推動無形資產改革,可促進投資者理解、增進市場透明度,並更好地反映當前以無形資產為主導的企業價值驅動因素。

面對亞洲創新步伐急速加快,現代化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及披露方式已成當務之急。準則制定機構必須主動出擊,確保財務報表能真實反映當代企業的經營實況,為投資者提供更合時、相關及有用的資訊,以支援投資者作出更明智的決策。
CFA協會全球倡導高級總監Matt P. Winters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CFA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