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週期壽終正寢 價值投資不單看市盈率|港股分析|投資有道|洪龍荃
政治主導股市 牛市週期或壽終正寢
正如6月18日晚,特朗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美妙」電話,迅速令市場情緒升溫。原本普遍投資者正在估計兩人在20國集團(G20)峰會應該不會會面,但是特朗普就殺淡友一個措手不及,又帶來一個新的預期,股市也應聲反彈。
現今的股市是由政治主導,筆者認爲較佳的應市手法是買定離手或索性離場觀望,千萬不要市好看好、市淡看淡,這會很容易變得「兩面不是人」,影響投資回報。筆者經常強調,看一個基金經理做得出色與否,或許是否真的確實地執行價值投資,是需要細心觀察,究竟他如何操盤,在市好、市差的時侯會怎樣做,能否做到堅持(consistent)。有些基金經理在市好便急急追貨,有些則在市差便立刻清倉,完全缺乏信念。
投資忌經常作出改變
但是信念這兩個字又值得商榷,因為信念太強,很容易變得死牛一面頸,愈跌愈買,反之亦然。筆者曾經見過不少知名的基金經理在2008年海嘯後堅持看淡,認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不是特效藥,並不能挽救疲弱的經濟,世界經濟將會步入漫長的衰退,因此長期維持淡倉或大量買入避險的黃金。

最終結果如何?相信明眼人也知道他們錯得離譜,過去十年是美股在歷史上最好的時間之一。所以信念這兩個字並不代表一切,優秀的基金經理應要介乎信念與靈活之間,要找到一個好平衡點,表現才會長期比大市好。
又或者應該進一步說,信念和思考過程不應該經常作出改變;否則很容易變得人云亦云;但是操盤技巧卻可以隨時日而提昇。今年是筆者入行後第九個年頭,2010年入行時是單純的價值投資者,思考過程很單一,基本是低市盈率便叫好的投資目標。

價值投資不單看市盈率
不過漸漸發現便宜的公司往往是有其原因,要在便宜中找到好公司或許更難,更多情況是應該選擇一些原來比較昂貴的優秀公司,在突然大清貨或市場賤賣時入市,這樣表現或許更好。筆者對價值的定義進步了,不再單一地看一個市盈率(PE)。

另外,因應市場步速加快,操盤也要較靈活,雖然不是說十上十落,但也要令整體行軍速度加快,或盡量預判市場,哪怕只是快半步,也會令整體回報和風險降低。筆者也很重視組合的回報和風險平衡,不能忍受大市跌多少,組合便跌多少,期望組合是在波動率(風險)較低的情況下取得好回報。
以5月為例,港股大跌9.4%,筆者的長倉投資組合,因早於4月底開始減輕倉位,並於特朗普發文重提關稅後再加快減倉,因此組合只是輕微下跌3%左右,保障了今年的利潤。同時,筆者兩週前提及7月股市表現應該很難再大幅變差,反而有機會先站穩,會適時留意好友反擊機會。
編按:筆者洪龍荃任職基金經理,亦是「博立」股票資訊平台聯合創立者之一。現為中國泛海證券投資部副總裁,同時亦為投資書籍作者及財經專欄作家。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立即加入經一Patreon共肥計劃
每日只需~$2.5 大量文章無限重溫
全新訂閱計劃內容將全面升級!由港股美股到加密貨幣,經一特別搜集業內專家撰文分析,深入淺出拆解脈絡。
經濟一週Patreon限時尊享85折!訂閱經一Patreon後,更同時能閱覽投資名家專欄與分析,及投資專題報道。
常見問題
如我有特別需要申請政府津貼,有什麼津貼可以申請?
如是長者/傷殘人士,可以留意長者生活津貼、長者咭、樂悠咭、傷殘津貼、申請綜援等等,在住屋方面,可以考慮申請公屋。
如果我想外旅/返回內地,有什麼需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