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道】港股反彈炒業績 藍籌頭炮 恒生勝滙豐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滙控、恒生繼續派高息
1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召開記者會,披露本地銀行去年稅前盈利按年上升接近20%。由此路進,滙控及恒生去年全年業績將會報捷。
金管局數字顯示,去年本地零售銀行稅前盈利按年上升19.4%,升幅較2017年上升3.7個百分點,屬2013年以來表現最佳的年度。
去年淨息差亦較2017年擴闊17個點子,至1.62厘。因為去年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四次,銀行淨息差因而擴闊。
作為本地銀行業龍頭的滙控及恒生,去年純利增長將會相當不俗。


《湯森路透》綜合分析員預期,滙控每股純利為0.68美元,同比上升41.6%;全年每股股息維持 0.51美元。
恒生預測每股純利為11.939元, 同比上升15.9%;預測全年每股派息7.582元。
受惠於加息週期及信貸需求旺盛,去年上半年恒生減少在同業市場的放貸,亦減少存放金管局的儲備金,轉而增加向客戶放貸。
由於貸款增長顯著,成為支持恒生純利增長的動力之一。
然而踏入今年,作為國際銀行的滙控,將會面對頗大的營運壓力。主要原因有息差收窄、全球增長減慢及中美貿易戰。

光銀林樵基指,由於國際銀行業務廣泛,必然受上述因素牽連。「當全球經濟週期向下走,國際銀行的生意量隨之下跌。」
故今年滙控純利有機會遜預期。
之不過在派息方面,過去三年滙控維持每股派0.51美元,息率近6厘。
林樵基認為屬高水平,相信不會改變目前派息政策,而令股價調整。
惟林樵基直言滙控股價無水位,呼籲投資者不要對滙控股價升勢有所期望。
他建議已持有該股的投資者放眼中長線,以收息為主。他重申滙控的資產質素不太差,只是利息增長放緩及經濟週期較不利業務發展。

恒生風險較低
至於本地銀行代表之一的恒生,林樵基認為其表現會較好,因為該行受經濟週期影響不大。
加息放緩的消息傳出後,恒生的股價出現很大調整。去年7月至10月,股價基本超過200元;之後開始往下走,及至今年1月初跌至2018年以來最低的166元;目前於170元至180元水平徘徊。
林樵基預測,恒生2018年的股東資金回報率會上升,較2017年的13.7%增加至14%至15%的水平。
恒生近七年的派息均有輕微增長,過去10年每股股息介乎5.2元至6.7元,息率約3.6厘,2015年更派發每股3元的特別息,令全年每股派息高達8元。
「該行基調不錯,沒甚麼內地業務,增長主要靠香港,較易管理風險。因此相對會較穩陣,相信很多投資者會有興趣持有其股份。」

中銀、東亞受制內地業務
除滙控及恒生外,中銀香港(02388)亦快將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湯森路透》綜合分析員預測,去年中銀稅前溢利將會高見393億元,較2017年353億元,按年升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