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大手減息0 5厘 資料圖片

聯儲局大手減息0.5厘 戴德梁行黎劍明:對市場帶來短期提振

投資

廣告

美國聯儲局超乎市場預期,大手減息0.5厘。美國減息政策影響全球經濟,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隨即跟隨減息,這一舉措被視為香港樓市可能轉勢的關鍵。戴德梁行香港估價及顧問服務部高級董事黎劍明為此探討減息對香港樓市的短期及長遠影響,包括對住宅樓價、租務市場,以及甲級寫字樓的前景。他認為雖然減息可對市場帶來短期提振,但整體樓市回暖仍需時間及其他經濟因素配合。

在美國宣布減息前,市場已經對此有所預期,但對於香港會否跟隨減息,一般相信機會較低。
市場原估計香港減息機會低於5%,然而香港在這次美國減息後,亦有跟隨調低最優惠利率(P),令不少市場人士感到驚訝。

聯儲局大手減息0 5厘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料一二手成交量升3成

黎劍明認為,減息在短期內可以提振市場信心,有部分人會開始考慮入市。
「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香港樓價指數從2021年9月的高位開始至2023年9月,已出現了明顯的調整。除了超級豪宅外,平均跌幅達到了27%。這種下跌主要是由於美國不斷加息,導致買家在高息環境中失去信心,並對樓市持觀望態度,故預期短期內,可讓部分買家重拾信心。」
黎劍明強調,這種影響不會馬上顯現,要視乎未來幾個月美國的減息動向,能否形成一個持續的減息週期。
「如果美國在11月和12月進一步減息,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恢復市場信心。減息週期開始,可以促進成交量的上升,而價格則會在後期反映,逐漸穩定甚至回升。」

黎劍明也提到,過去三個月香港的一手和二手樓的成交量,平均在3,800宗左右;未來他預計會升至介乎4,000至5,000宗,即成交量約升兩成至三成。
如果成交量連續三、四個月都在5,000宗以上,樓價較低的單位便會逐步被消化,為未來的價格穩定、甚至中長期的增長奠定基礎。
雖然市場之前預期今年3月會第一次減息,但最終推遲至今年9月才實行,但這段時間內市場仍然表現出不錯的活躍度,反映市場沒有之前般脆弱。
不過黎劍明亦坦言:「未來樓價的上升不會像以往那樣迅速和急劇,即使市場重拾信心,價格的回升仍然需要時間,不會出現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

聯儲局大手減息0 5厘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銀主盤積壓需時解決

過去一年樓市蝕讓不斷,銀主盤暴增,而在過去五年內,有購買物業的買家,普遍面臨至少10%以上的資產縮水情況。
特別是針對那些以高成數按揭「上車」的買家來說,負資產風險顯著增加,這些都影響著香港樓市表現。
「首先,銀行手中積壓了大量銀主盤,這些盤源不斷湧入市場,導致供應量大增。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以來銀行接收的銀主盤數量,增加了三至四倍。」
黎劍明解釋,當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銀主盤,銀行不會關心樓價下跌,只要能夠將房產售出即可。而為了快速出售,這些物業的價格通常會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加劇了樓價下跌壓力。

另一個仍困擾樓市的因素,是發展商為了套現而加速銷售,並正以較低價格推出新盤,這使得市場上充斥著低價物業,進一步壓制樓價的上升空間。
他強調,要想看到樓價的真正回升,必須先消化市場中的平價盤和銀主盤,並且成交量必須顯著增加。
「發展商通常透過銀團融資來興建樓宇,而這些銀團的利率通常為最優惠利率加3個百分點,遠高於普通按揭利率。因此發展商為了儘快回籠資金,往往不得不以較低價格出售樓盤,即使這會導致虧損。」
美國減息對發展商帶來了幫助,由於香港跟隨調低了最優惠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發展商的融資壓力。

若發展商的資金流壓力沒有那麼大,就不必急於以低價拋售物業,對樓價穩定起了一定正面作用。
現時發展商已經開始自行調節供應,部分發展商選擇不參與土地拍賣或入標,反映他們對未來供應的謹慎態度。
私人市場的供應,在未來四至五年內可能會減少,但這是市場自然調節的結果,而政府的角色,只需在土地供應方面適度介入,例如當發展商的土地儲備不足時,政府可提供適當的土地進行拍賣,但不用過度干預市場。
他強調,商業物業和私人住宅市場應保持自由發展,給發展商更多的靈活性,來決定他們的投資策略。
「目前發展商能即時供應30,000個單位;另外還有大量土地準備開發或有項目尚未申請預售樓花。這些土地在未來四至五年內,可以提供接近十萬伙潛在供應。回顧過去20年數據,每年一手樓盤的供應量,有時是7,000至8,000個單位,有時可以逾20,000個單位,平均每年大約有20,000個單位。這意味著,在未來五年內,現有的供應量已經足夠滿足市場需求。」

供平過租再現

減息除了令業主供樓負擔降低,亦令供平過租再次出現,回報亦隨之上升,能否吸引投資者買樓收租、或租客轉租為買?
對此,黎劍明提及減息對租務市場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租金回報與供樓利息之間的平衡。
「目前香港租金回報率約介乎3厘至3.3厘;而供樓利率則介乎3.7厘至4厘之間。若減息進一步推動利率下降,租金回報將更具吸引力,進而促使部分租樓人士轉為買樓。」
他強調,租務市場的需求一直強勁,尤其是受到供應減少和需求增加的雙重影響。
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學宿舍供不應求,隨各大院校擴大招生,特別是外來學生的比例,由一成多提升至四成左右,不少學生需在外租住單位。

此外,優才及專才流入香港,也增加了對租樓的需求。「這些新移民通常先選擇租樓,而非立即購房,進一步推高了租金。」
投資者在進行買樓收租的決策時,通常比普通買家快得多,因為他們的專注點在於投資回報。
若然租金回報率約為3.5厘,而銀行存款利率僅為3厘左右,他們便更可能傾向於將資金投資在物業市場。
除了息口回報外,投資者還考慮樓價波動。如果投資者購買了一個價值1,000萬元的物業,並支付了300萬元的首期,剩下的七成,通過按揭支付。
未來一、兩年內,若樓價上升10%,物業價值回升至1,100萬元,他從物業升值中獲得100萬元回報。

若以按揭本金300萬元計,回報率實際上是遠不止10%。投資者會根據這些數據來計算,決定哪種投資方式更有利。
不過黎劍明亦承認,內地買家的購房情況,比十年前的高峰期是有所減少,部分早期購房的內地客戶,如今面臨財務困境,無法供樓,最終導致物業被銀行收回成為銀主盤。
因此,銀行在處理這類內地買家貸款時非常謹慎,審批更加嚴格,以避免出現壞賬的風險。
另外,歐洲和其他地區也在進行減息,全球對資金的競爭加劇。

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高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甲級商廈的空置率備受關注。
針對寫字樓市場,黎劍明指出,目前甲級寫字樓的供應量處於歷史新高,空置率達到19%,幾乎有五分之一的甲級寫字樓在等候租戶。

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在於大公司縮減辦公空間需求,尤其是疫情後許多公司轉變了工作模式,逐漸接受遠程辦公的靈活性。
黎劍明強調,愈來愈多的公司開始質疑是否需要大規模的辦公室空間,這使得寫字樓租金的需求短期內難以回升。未來一、兩年內,寫字樓市場的前景較為悲觀。
內地需求曾經當視為新增長潛力,但黎劍明分析指,內地居民來港買樓的情況,並不如預期般活躍。
「外匯管制現在變得嚴格,即使內地人過澳門賭錢,每天可以提取多少錢都有規定。因此,想要一下子拿出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來香港買樓,是非常困難的,比以前更不容易;其次,我們看到有些報道,在豪宅市場中,內地買家佔了三至四成,惟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他續指公司的調查發現,這些內地買家大多集中在新樓盤,可能一個屋苑內十多個單位中,有四、五個是內地買家,但整體來看數量其實並不多。而這些買家,通常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將資金轉移到香港,並在香港經營生意。
「儘管香港的稅率較為穩定,但經濟增長乏力對樓市造成了一定壓力。香港的金融市場表現遜於日本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這對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構成了挑戰。
此外,全球的地緣政治局勢,包括俄烏戰爭及中東地區的不穩定,也可能對香港的經濟產生連鎖反應,特別是影響出口貿易。」黎劍明稱。
他又提到,香港的地緣政治風險高於其他市場,澳洲和新加坡的經濟復甦較快,亦吸引了更多國際資金流入。

相比之下,香港遲於這些地區重啟通關,經濟恢復相對緩慢,使得投資者更傾向於選擇風險較低市場。
現時投資市場活躍度較低,地緣的不確定性仍是影響香港樓市的重要因素,發展商和政府在未來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是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之一。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