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4月

香港4月PMI 數據︳報48.3 按月持平 出口訂單跌幅 3年來最差

投資

廣告

PMI數據與營商環境

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後,2025年4月PMI報48.3,與3月持平,為去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連續三個月呈現按月惡化趨勢。五大單項指數包括產出、新訂單、就業、供應商供貨時間及採購庫存均對PMI構成負面影響。新訂單量創去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出口訂單跌幅更達2022年4月以來最差。來自內地的訂單需求持續疲弱,雖跌幅較3月略有收窄,但整體需求不振。調查顯示,美國關稅(對港加徵10%,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率從1%升至11%)、客戶不確定性及市場競爭加劇是主要拖累因素。

行業表現與企業行為

私營企業在過去三個月內第二次縮減生產,4月產出跌幅雖不大,但顯示需求疲弱的持續影響。行業數據顯示,批發及零售業緊縮最為明顯。企業悲觀情緒加劇,對未來一年的經營前景信心降至2020年10月以來最低。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指出,出口訂單跌幅加劇至三年來最大,主要受經濟疲軟及美國關稅影響,導致產出與訂單需求雙雙走弱。企業因此精簡人手、減少採購並降低庫存水平,以應對不確定性。

質疑與背景分析

美國關稅政策(2月1日生效)及取消「最低限度」免稅額(影響小額包裹貿易)對香港出口構成顯著壓力,特別是作為內地與全球貿易中轉站的角色。香港經濟在第一季度實現3.1%增長,但4月PMI數據顯示增長勢頭難以為繼。內地經濟穩步增長(預估2025年GDP增長5%)與政府多元化市場政策或提供一定支持,但全球貿易緊張(中美關稅戰)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美聯儲延遲降息)可能進一步影響香港出口與投資信心。悲觀情緒或被誇大,部分企業可能借機調整成本,而非完全反映市場現實。

PMI低迷反映出口導向行業承壓

五一黃金周旅遊熱(110萬人次訪港)顯示本地經濟活力,但PMI低迷反映出口導向行業承壓。港股(首季成交2,427億元)可能因全球市場波動(標普500跌10.5%)而受影響。市民需關注就業市場變化(失業率3.2%仍低,但招聘意願或下降),企業應評估供應鏈與成本風險,尋求多元化市場機會。

核心資料表

項目 詳情
4月PMI 48.3,按月持平,去年7月以來最低
出口訂單 跌幅創2022年4月以來最差
企業情緒 悲觀情緒為2020年10月以來最強烈
經濟背景 美國關稅加徵至11%,內地訂單需求弱
香港影響 出口承壓,需防就業與市場波動風險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