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進軍大銀幕:Sony Pictures買下電影版權 泡泡瑪特IP大躍進
從盲盒到銀幕:Labubu的全球爆紅與IP蛻變
Labubu源自龍家昇2015年的繪本系列《The Monsters》,受北歐民間傳說啟發,創作出這隻尖牙大耳、毛茸茸的「可愛醜怪」精靈,最初由How2Work生產,2019年被泡泡瑪特以盲盒模式推向市場,迅速引爆亞洲熱潮。2024年,Lisa在Teen Vogue訪談稱「Labubu is my baby」,並夾在手袋上秀出,Rihanna與Emma Roberts效仿,將其變成「奢侈配飾」。 盲盒的「未知驚喜」機制,讓限量版炒至六位數美元,Pop Mart 2024年《The Monsters》系列貢獻4.3億美元營收,佔比23.3%;2025上半年更飆至6.7億美元,近35%。 創辦人王寧6月宣布成立電影工作室,推出《LABUBU與朋友們》動畫劇集,預言「很多知名電影公司,包括荷里活想製作Labubu電影」。 Sony此舉,驗證其遠見。
Sony的荷里活野心:真人/ 動畫未知,潛在系列效應無限
Sony Pictures於本週簽約,旨在開發Labubu電影,並若成功擴展為系列,延續其IP改編成功案,如真人版《逃出魔幻記》(Jumanji)系列與Netflix動畫《Kpop獵魔女團》(KPop Demon Hunters,2025年熱賣)。 目前處早期開發,編劇、導演、製片人未定,形式未明—真人版捕捉Labubu的「可愛醜怪」魅力,或動畫版融入Zimomo(領袖)、Mokoko(夥伴)、Tycoco(男友)等怪物宇宙,潛力無限。 龍家昇的北歐神話靈感,讓故事具跨文化吸引力,類似《Lilo & Stitch》的Stitch或《Gremlins》的Gizmo。 Sony對此不置評,但若成,將助Pop Mart從玩具擴張至娛樂帝國,王寧預測2025年營收輕鬆達300億元人民幣。
粉絲狂熱與市場效應:從South Park諷刺到荷里活認證,Labubu現象持續
Labubu熱潮已滲透流行文化:2025年《South Park》一集諷刺其瘋狂,甚至NBA球星Dillon Brooks季後賽戴Labubu項鍊上場。 粉絲在社媒瘋傳「Labubu電影來了!」,預期動畫版易捕捉其「尖牙大耳、調皮表情」,真人版或融入冒險元素。Pop Mart美國店擴至50家,盲盒限量秒殺,二次市場火熱。 龍家昇的創作,從香港繪本到全球現象,證明IP無國界—Lisa的背書讓其成「社會通貨」,Sony電影將推波助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