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H成新常態 勞保是否涵蓋
隨著工作地點的轉變,一個實際問題浮上水面:如果員工在WFH期間意外受傷,這能否被界定為工傷?
而俗稱「勞保」的僱員補償保險,其保障範圍是否延伸至在家工作的僱員?
工傷定義不限於工作地點
關鍵在於法例的定義。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5(1)條,重點在於僱員是否「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而受傷。若是,僱主便有法律責任支付賠償。
這清楚表明,工傷的定義並不受地理位置所限。不論意外發生在住宅、公共場所甚至海外,只要是為了執行僱主指派的工作任務,僱主都必須承擔相應的補償責任。
因此,只要WFH安排已獲得僱主的事先批准或同意,員工在指定工作時段內因公受傷,原則上便可向僱主提出索償。同時,僱主所投保的僱員補償保險,在符合保單列明的索償條件下,保險公司亦會履行賠付責任。
然而,WFH的實際執行中存在不少模糊空間,這容易引發勞資雙方的爭議。
例如,如何區分受傷是「因工導致」還是純屬「日常家居意外」?
假如僱員轉換工作環境,例如帶著公司電腦到咖啡店時發生意外,如何區分僱員是在工作還是自己在「歎啡」?
又或者工作期間突然要落街買東西遇上意外,這種情況是否仍在保障之列?
為了釐清界線並減少潛在糾紛,僱主在實施WFH時應留意幾個要點。
釐清灰色地帶
首先,僱主應與僱員清晰協定WFH的具體工作時段,並透過可行方式保存紀錄,例如利用公司系統登入時間,或要求員工自行提交工時報告。若意外發生在雙方議定的工作時間之外,獲賠的機會便可能降低。
此外,勞資雙方亦應就WFH的指定工作內容及主要地點(例如住址)達成共識。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暢順的溝通與備存相關紀錄至關重要。
若情況許可,僱主宜向員工提供關於遙距工作安全的指引,並設立清晰的工傷呈報機制。
最後,僱主必須檢視其勞保的保單條款。對於臨時或短期的WFH安排,某些保險公司可能毋須額外的延伸保障。
然而,假若WFH轉為永久性政策,或涵蓋了絕大多數的受保僱員,保險公司或會將此視為「重大風險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僱主必須主動通知保險公司,以確認是否需要調整或重新審核投保條件。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