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大王 青年 蔡衍明 認輸才會贏 創業淘金 名人視野

浪蕩青年蛻變米果大王 蔡衍明學懂認輸才會贏|旺旺|創業淘金|名人視野

創業

廣告

旺旺創業淘金】旺旺在內地,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是不少內地人的童年回憶。旺旺集團始創人蔡衍明號稱「米果大王」,他來自台灣,從昔日的浪蕩青年「敗家子」,到如今的大企業家,他的創業之路也讓人津津樂道。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年輕富二代心高氣傲

作為一名台灣商人,蔡衍明霸氣十足。然而,他的個人生活卻非常低調,這與其成長經歷有關。跟許多出生貧寒、白手起家的富豪不同,蔡衍明的父親蔡阿仕本是台北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而蔡衍明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自小深受父親寵愛,不愛讀書,高中時,行為叛逆,索性退學,進入父親的製冰廠工作。

1976年,他年僅19歲,父親從朋友手裏接手了加工魚罐頭外銷的宜蘭食品廠。因為父親沒有時間經營,蔡衍明便主動請纓到廠房擔任總經理。勿以為他自此便一帆風順,他回憶:「我賬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然而,當時心高氣傲的他,認為做OEM(代工)要看人臉色,於是轉做內銷,生產浪味魷魚絲。一年多過去,竟賠掉超過1億新台幣,因而獲得「敗家子」的稱號。當時是他有生以來,初嘗失敗,只要別人看多他兩眼,便心裏認為人家在取笑他,因而患上抑鬱症,一度想跳樓自殺。

從那時起,他改掉富二代的個性,取而代之的是危機感。「我學會認輸,日後才不輸到傾家蕩產。」
他續說:「人今天所擁有的,不代表明天仍然擁有,所以人不用太大牌,也不用太臭屁。萬一有一天又失敗了,怎麽辦?」
蔡衍明到處籌錢,打算東山再起。一直想證明自己不是敗家子的他,在米果生意上發現了商機。

22歲的蔡衍明認為台灣稻米資源過剩,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應會有商機,於是他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塚製菓尋求合作。
當時64歲的楨計作社長見蔡衍明是個年輕小夥子,連連拒絕他,擔心合作會壞了自己的名聲。

旺旺成台灣米果市場龍頭老大

蔡衍明足足花了兩年多時間,軟磨硬泡,終於打動了日本「米果之父」楨計作,獲得了米果的製造技術。此後,他將公司取名旺旺,迅速發展成為台灣米果市場的龍頭老大。至今,蔡衍明仍將楨計作稱為「旺旺之父」,在總部豎立銅像。
蔡衍明曾經說過:「在街頭看一年,勝過讀三年書」。或許正因從小就喜歡站在街上,站在人流中觀察世界,沒有多少定式思維的約束,才讓蔡衍明在商業領域甫出場,便不按常理出牌,又能在敗績中一念覺悟。

擅打價格戰搶灘

1983年開始,憑借「米果之父」的技術優勢、大手筆的營銷投入、快速的渠道入侵,「旺仔」米果熱賣全台,蔡衍明打鐵趁熱利用先發優勢和成本優勢,主動發起價格戰,一役下來,佔據了超過90%市場分額。這還不夠,蔡衍明將注意力投向數倍量級的內地市場。

1992年,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南巡講話中,不斷強調內地市場要進一步開放,這提供了台商進入內地市場的機會。
投資內地市場,蔡衍明選擇了優惠政策多多的內陸省份湖南,成為當地首間台商企業,投產後將產品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校給學生試吃,大受歡迎。

接著,他發起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這一系列舉動,讓公司在投產當年創收2.5億元人民幣。
然而,1994年,逾200間廠商加入「米果大戰」,米果價格開始下跌。
蔡衍明再度祭出減價武器,推出四個副品牌,迅速推低米果市場價格,使米果從原先每公斤50元人民幣,大減至5元人民幣,將新進入的競爭者打擊得猝不及防。
為了打贏價格戰,旺旺必須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在內地生產基地的布局。
蔡衍明利用彼時各地政府高漲的招商引資熱情,低成本快速擴張,大大增強了旺旺的市場控制力。
很快米果價格又基本回調至正常水平,而旺旺的市場地位從此難以撼動。

子女年滿18歲不准升學

蔡衍明對家庭狀況一向低調,20歲經友人介紹結婚,生下長子紹中、長女紹雲之後23歲離婚,再也沒有再婚。
當年高中未畢業便進入社會工作,還取得成功,於是蔡衍明立下一條家規:孩子年滿18歲便不再升學,直接進入企業學習經營。
這在全世界同等級的有錢人家庭,相信是絕無僅有的例子。
他這樣要求是有其道理,其一,孩子們將來是要做生意,做生意重要的是務實,擺平事情,最需要的是社會知識。
第二,既然孩子要做生意,與其讓大學教授去教他們做生意,不如交給自己這個實幹家來教育。
第三,他認為不在學校讀書有壞處,也更有好處,讓他們有知識的缺憾,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才會加倍努力,在出身社會後更加重視讀書,成為真正終身學習,學以致用的人。

蔡衍明認為:「學歷高的人定性不夠,都不夠了解自己,要求的待遇比別人高,卻不懂得要求自己;反而是學歷低的人,比較有耐心,知道自己的不足,工作起來比學歷高的人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