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犯以下思考誤區 跌市撈貨可能比買錯高位更傷|潘家榮

若犯以下思考誤區 跌市撈貨可能比買錯高位更傷|潘家榮

投資

廣告

市場跌勢持續,不少個股皆跌穿位,筆者亦按照策略減持,持倉愈減愈少,特別是不少新經濟股跌勢較急,升得急亦回得快,未及推高止賺位,便由高位急挫,雖然未能做到最完美,不能在近高位的位置沽出,但仍能確保坐到一大段升幅後,走避跌浪。

撰文:潘家榮|圖片:Unsplash

然而,近來有不少朋友不約而同問到:是否買得撈得?或許讀者會覺得,不少個股價格下跌便變得吸引,認為是千載難逢的入市撈貨機會。

可是以現時市況,正如前篇所說:不是攻的時候,特別是市場表現,1月及2月皆是月初升勢連連,其後卻倒跌。

這般的走勢,讓市場上的投資者均起戒心,即便看到日內有些V型反彈走勢,看似突然抽升的狀況很是吸引,仍是會提高警覺,不會貿然衝入市場撈底的。

錨定效應影響判斷

其實股價下跌便覺得抵買吸引,這是一種投資心態經常出現的思考誤區:「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即投資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會把思維固定在最初的資訊(錨點),影響其後的決策。

簡單來說,因為見過之前的股價高位,便認定該股價為一個合理的價格,然後影響到自身投資判斷。就像被船錨鎖住一般,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其後便以錨點來決定值不值得買入。

又如日常購物,看到大減價便頓時覺得非常吸引一般,所以現時有些股民看到股價由高位跌了下來,便覺得抵買而想衝入市撈貨了。

股價便宜或貴從來只是一種感覺,並不是股價由高位跌得多,便代表平宜。事實上,回看過往大跌市的情況,亦有很多人因為貪平撈底而愈輸愈多。

事實上,從經驗得知往往買錯高位的並不是最傷,就算在高位買了貨,若然定好止蝕位,即使高位下挫,能夠嚴守止蝕,損失仍是有限的。

反而那些不願意止蝕,甚至不斷溝貨的,才是真正最傷。

現時恒生指數已經失守30,300點的好淡分界線,策略上便以避險為主,控制好向下風險,逐步減持倉位,寧願等指數升回至分界線之上,才再增持股票。

讀者要做的是順勢而行,而不是心急,覺得抵買便趕著撈貨;要知道每個跌市途中都會出現反彈的,但如果每一次反彈都嘗試撈底博反彈,便很容易被白白套牢,而且消磨了購買力,持有一堆蟹貨坐跌浪了。

若犯以下思考誤區 跌市撈貨可能比買錯高位更傷|潘家榮
不願意止蝕,甚至不斷溝貨的,才是真正最傷。圖片:Unsplash

保留實力最重要

讀者與其在低位博反彈,不如保留實力,耐心等待走勢確認好轉再加倉進攻,這總比逆勢而行來得明智。

試問如果按照筆者既定的策略,跌穿止賺或止蝕位,便很自然地會沽貨,那已控制好向下的風險,就算市況真的進一步變差,股價再繼續下跌,對整體倉位又有甚麼損失呢?

投資是長遠的事,首要做的是永遠不要讓自己有機會犯下大錯。筆者一向強調順勢而為,無論如何也不要愈跌愈買,既然市況未有轉勢跡象,還是不要掉以輕心,以安全為主。

延伸閱讀:月供股票入場門檻較低不代表穩賺 別盲信平均成本法 揀月供股最緊要留意一個重點 |潘家榮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