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道 期權 回報 長倉 持倉 價外 價內 期權金 時間值 目標價

【投資有道】分清楚炒價定炒窩 兩大期權策略分析

投資

廣告

投資有道】上期提及,投資者若想運用期權去提高策略回報,必須把策略特性區分清楚,例如期權長倉的贏無限輸有限特性,與趨勢跟蹤策略為絕配,兩者配合能大大提升組合表現。今期打算繼續從期權本身的特性出發,深入剖析一些期權策略的不同之處。

撰文:蔡嘉民|圖片:中新社、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

決定持倉時間很重要

很多炒家炒期權時,並不會事先決定倉位的持倉時間,其實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因為短線持有期權與持有期權到結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戰略部署。

投資者要知道,期權分為價外(OTM)、等價(ATM)及價內(ITM),而期權金(Premium)可由時間值(Time value)及內在值(Intrinsic value)組成。

價外期權由於並未到達行使價(Strike),於是全數期權金便屬於時間值,並無內在值,意即到期時會變得一文不值。

而價內期權則同時擁有時間值及內在值,兩者的成分取決於深入價內的幅度。愈深入價內,則愈少時間值。

價內與價外大不同

由於價外期權整個都由時間值組成,因此極受引伸波幅(IV)影響。

假若持有期權長倉,卻遇上引伸波幅下跌,便會出現虧損;持有期權短倉遇上「抽窩」(引伸波幅上升)亦然,而且損傷有機會更慘重,因為「抽窩」往往非常急劇。

反而價外期權受價格影響則比引伸波幅影響少,因為距離到期日愈長,Gamma值愈小,對沖值(Delta)敏感度愈低。

價內與價外特性上的不同,如何影響策略的執行呢?

兩種期權策略

要知道期權策略有兩種,一種為炒「窩」,即買賣引伸波幅的升跌;另一種為炒價,即在標的物價格上博奕。

不少期權新手買賣期權時,主要是因為有目標價,卻只是短線持倉;除非看中方向後,期權由價外變成完全價內;

否則,利潤不多,因為價外期權的價值主要受引伸波幅影響。

亦有不少期權炒家持倉為炒「窩」,卻把期權持有至到期日,利潤大受結算價影響。

炒價不宜選大價外

因此,正確做法應該為:炒價者,若離到期日仍遠,不應選擇太過價外的期權,若到期日將到,應把倉位持有到結算;

炒窩者,則不應選擇太過接近到期日的期權。

以上原理亦能應用到期權短倉者,坊間有不少執行賣出認沽期權作「收息」或「收租」者。

若於持倉時遇上「升窩」引致虧損,亦應盡量持有到結算,因為結算時期權時間值會耗盡,因此便能摒除引伸波幅的影響。

編按:筆者蔡嘉民為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HKPTRC) 聯合創辦人,擅長發掘金融市場數據,尋找有利的交易機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