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氣氛轉變 恒指似暖還寒 港股轉守為攻睇實5大條件

科技股氣氛轉變 恒指似暖還寒 港股轉守為攻5大訊號逐樣Check!

投資

廣告

近期多次淺析與投資心理有關的話題,部分讀者亦指出,對相關題材甚感興趣,故今期再略談一二。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中新社

執行力高低有別

筆者經常強調「順勢而為,嚴守止蝕」此老生常談,奈何說而行難,身邊友人能做到的又有幾人?說到底,執行力高低有別。

廣東話有句:「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亦正正道出要戰勝心魔難,要戰勝心魔後再執行正確的事,就更加難上加難。

順勢而為,就是順應「東風」而行事,無論大市是上或落;個股是升或跌,皆不要抱著果如所料、一如預期、必須戰勝大市的類似心態去行事;反之,只要順著所投資的個股或大市趨勢而行,借力打力,自然事半功倍。

選擇個股後吼位買入,買入後若下跌並失守止蝕位時就執行止蝕,便是這般簡單。

當然,止蝕位多少考驗個人功力;而所選擇的個股最終是升還是跌,同樣考投資者眼光。不過,能否嚴格執行在買賣前已訂下的投資策略,就是決定長遠成為贏家或輸家的關鍵。

三歲定八十。有人特別適合投資股市;有人特別適合炒匯;又有人特別適合炒樓;同樣有人特別適合炒作期指或極高槓桿的衍生工具;有部分人,適合炒作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商品或債券;更有少部分人,適合炒作市場上大部分投資產品(混合型投資者)。

但是,還是那句:各有前因莫羨人。人家炒作成績如何驚人,只是他人的事。投資者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究竟自己是甚麼人?自己又想成為甚麼人?

自欺欺人下場最慘

重中之重的,乃不要自欺欺人,不承認自己天生是何類人,又強行想像自己是神人。例如,部分投資者認為自己是投資天才,選股很有一手;又認為自己是「股神」,只不過環境不適合自己,所以才會長炒長輸。

不過,世上那有這麼多巧合,一次輸是運氣不佳,兩次輸是時機未至,但三次、四次甚至炒作幾十年後,依舊輸多贏少,這就說明已不是其他問題,而是「人」的問題了。

筆者記得一位外匯前輩曾經這樣告誡筆者:所有投資者都會犯錯;除了市場!

這句話,亦成為筆者在市場上時常警惕自己的座右銘,每當面對重大賬面損失時,往往快速重新評估市場狀況及重新部署投資策略;甚至及時反手,就算未能化險為夷,起碼能將損失大降。

說回港股,恒生指數似暖還寒,早前帶領指數上升的舊經濟股,受內地疫情隨時反彈而「腳仔軟」,滙豐控股(00005)上破50元關後無功再還(見圖表一);友邦保險(01299)彈極都未能上到105元樓上;再考慮到兩者在恒指權重比例皆被下調,資金閒風而動確非無的放矢。

科技股氣氛轉變 恒指似暖還寒 港股轉守為攻睇實5大條件
科技股氣氛轉變 恒指似暖還寒 港股轉守為攻睇實5大條件

科技股氣氛有變

幸之,部分早前被重估的科技股漸見起色,例如美團(03690)、 小米集團(01810)、阿里巴巴(09988)等相關股價即使未見大彈,惟跌勢亦開始放緩。

美團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業績,首季收入按年升120.9%,至370.16億元,高於市場預測中位數;經調整虧損38.92億元,符合預期,但仍較2020年同期的2.16億元有所擴闊。

業績公布後大行普遍出報告唱淡,其中麥格理認為,美團第二、第三季虧損或擴闊,故將其核心業務估值下調,目標價由316元,下降至267元,維持「中性」投資評級。

而野村則指美團業績優於該行預期,故上調其21/22年度收益預測1%,維持其投資評級為「買入」,惟目標價就由404元,下調至346元。

重點是,市場反應與大行報告異同,暗示資金無視業績,反而積極趁低買貨。

走勢上,美團股價自5月11日低見240元後跌勢喘定,並逐漸開展反彈勢頭,本週一(5月31日)收報294元,不經不覺已重上10日、20日及50日線;加上從週線圖觀察,現價已重上10週線及50週線(見圖表二),MACD牛叉逐步擴闊,中線走勢轉強。

至於小米自與美國國防部成和解後股價反覆向上,5月尾更上破橫行近兩個月的27元阻力區,拾級而上之勢未停,短期有機會挑戰30元關,同樣反映科技股就算未全面轉強,但板塊氣氛已改善。

科技股氣氛轉變 恒指似暖還寒 港股轉守為攻睇實5大條件
科技股氣氛轉變 恒指似暖還寒 港股轉守為攻睇實5大條件

轉守為攻5大條件

不過,把現時港股市況說成「大好」,又未免過分武斷;而要將投資策略轉守為攻,最少要出現幾個首要條件:

(一)整體港股成交要重上2,000億元以上,因為上升市況必然要有成交配合;否則,按過往經驗通常都較「短癮」;

(二)早前股價硬淨並帶領恒指向上的主力軍——舊經濟股如內銀、內險及銀行股,必須有進一步上升動力,尤其是行得較慢的中國銀行(03988)及「藍燈籠」滙控等;

(三)科技股以外的板塊如內需股、資源股、藥品股等其他板塊能否接力輪流炒上;

(四)「北水」淨流入有沒有持續增加,且維持在高水平一段較長時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