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經濟與 結業潮之戀|林伯專欄
《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萬事萬物,看得通睇得透,又有幾人?凡事,總是有利必有弊。
啟德盛事夜夜笙歌
正當啟德盛事連連,又七欖,又謝霆鋒《進化Evolution》演唱會,之後到今個星期的五月天「#5525 回到那一天」演唱會,盛事經濟真係勁,帶旺九龍城、啟德以至土瓜灣等「起動東九龍」週邊經濟,且剛過去的五一黃金週百萬大軍又進攻要地,好事連連。
看看資料,五一黃金週共逾110萬人次訪港,內地客已佔91萬,兩者皆按年升約兩成。
特首李家超形容是「丁財兩旺」之餘,對新一輪「特種兵旅遊」之興起,他指香港歡迎各種旅客,並會針對內地客新旅遊模式開拓旅遊配套,又認為無論旅客高端與否,均應刻包容與照顧。
正當大眾以為喜事這麼多,香港經濟看上去有鹹魚翻生之機。
陷入財困後繼無路
突然,卻傳來多家連銷企業結業或縮鋪的消息,難道自己去了電影世界的平行時空,不其然回問一句:「我現時在那個時空?《1Q84》?」
知名餐飲集團金記早前市傳陷入嚴重財務困境,旗下多間餐廳自2024年起頻遭業主入稟追討租金。根據資料,金記餐飲有限公司早前遭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案件已排期進行聆訊。
另外兩間筆者小時候也有去過的食店,分別是燉奶佬與海皇粥店,前者以雙皮奶和薑汁撞奶聞名,分店愈開愈多,風光一時,筆者以往去開的皆是吃雙皮奶,因為當時覺得很神奇,所以經常一面吃一面研究。不過,其最後一間美孚分店將於2025年5月29日關閉,44年歷史告終。
再看看突然宣布結業的海皇粥店,其創立於1992年,主要經營傳統廣東粥品、腸粉及小食,號稱香港首間連鎖粥店。品牌高峰時曾在全港開設逾30間分店,2024年10月更曾推出「$10放題」,任食白粥、豆漿、油器,但仍難扭轉宿命。
香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由此可見,不同老牌食店紛紛結業,不難令人想起,以往一直能帶動香港的乃物業市場;但如今拖累香港的,同樣是物業。真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租金高企當然是主因,另人工成本不低,加上民眾消費方式轉變及其他因素,同樣大大打擊地舖生意,例如疫後的外賣平台抽佣、港人北上消費、內地客低消費佔比增加等,皆令地舖生意愈來愈難做。
再看看大畫面,根據政府統計處近日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
2025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01億元,較2024年內期下跌3.5%(見圖表一)。2025年1月與2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24年同期下跌7.8%。與2024年同期比較,2025年首季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6.5%。
在2025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8.1%。該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4億元,較2024年同月下跌0.5%。2025年1月與2月合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24年同期下跌2.4%。與2024年同期比較,2025年首季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1.7%。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2025年3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2024年同月下跌4.8%。2025年1月與2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較2024年同期下跌9.9%。
與2024年同期比較,2025年首季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8.3%。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2025年3月與2024年3月比較,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3.9%。其次為服裝(銷貨價值下跌10.8%);百貨公司貨品(下跌5%);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46.4%);燃料(下跌3.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7.7%);中藥(下跌1%);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0.9%);傢具及固定裝置(下跌17.3%);以及眼鏡店(下跌2.7%)。
啟德週邊平租博翻生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近年香港企業確實處身難關處處的日子,因內需不再(北上)、外需遠離(高消費客群減少),筆者當然不想物業市場不見反彈的日子,所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嘛。
但是,從牌面看,「若然香港物業市場唔死,可能其他全部都要死。」那麼,壯士斷臂,可能就是一個合理出路。
又或者,去啟德週邊開幾間香港懷舊小店,賣賣魚蛋同燒賣,反而可以食正盛事經濟與結業潮,用平租博翻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