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市投資指數期權
回顧大市,恒生指數已經由4月的低位的19,828點,回升至本週二(4月28日)收市21,972點。
相比起關稅風波前,與恒指在4月3日收市價22,849點,還有約4%的差距。
留意聯儲局減息速度
現在市場憧憬關稅事件緩和,短期目標恒生指數有機會先會升至事件前水平。
更樂觀來看,恒指在2024年初開始一直處於升浪,如趨勢不變,今年內還有機會挑戰上一個高位24,771點水平。
不過,投資者需留意,若美國聯邦儲備局延後減息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可能壓抑指數上行空間。
如看好指數,直接買入認購期權(長倉)已經有槓桿效果。
至於選擇行使價,雖然價外期權槓桿較大,但如果買入後相關指數上升不夠快,到了到期日如果期權還是價外,期權金會全失。
假若不追求高槓桿,買入價內期權仍可達到槓桿及有限風險的效果。
5月到期的恒指20,000點Call在週二收市價2,043點,相比起當時5月期貨收市價21,905點,當中大約138點是時間值。
若不想付出時間值,有兩個方法,第一是開相應的價外期權短倉,期權金收回115點,這樣就放棄了恒指大升的回報。
第二個方法是開相應的認沽期權短倉,但這樣做會增加風險,如果Short Put和Long Call是同一行使價,風險和買入期貨相同。
注意此組合(合成期貨)需要繳納保證金,且下跌時虧損無上限。指數期權是以現金結算,交收上自然比較簡單。
可選追蹤A股指數ETF
另外,亦有投資者較喜好像股票期權一樣可「接貨」和作「備兌covered call」,亦有幾隻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可選擇。
提起ETF,港股期權還有些追蹤A股指數ETF可選擇。
過往大部分時間A股和港股均齊上齊落,但近月出現了A股指數波幅比恒指較低的現象,這有可能是與港股受外圍影響因素較大有關,而A股更多受內地政策主導。
讀者如覺得A股指數將趨向穩定,可開些認沽期權,例如用南方A50(02822)、華夏滬深三百(03188)或安碩A50(02823)都是有期權的A股想關ETF。
林日文
輝立証券衍生工具部經理
證監會持牌人士,從事金融行業十多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