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Nvidia

Jensanity到「超人」神話 CEO魅力如何主導投資市場|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輝達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而創辦人之一黃仁勳出生於台灣,這令到很多台灣人感到光榮,也令台灣掀起了一股「Jensanity」現象。Jensen乃黃仁勳的英文名字,因此Jensanity解作黃仁勳狂熱。旦凡這位身穿招牌黑皮衣的AI教父,光顧過的食肆都生意上升。黃仁勳接觸過的企業,亦彷如成為「AI投資地圖」。

在這場AI革命中,Nvidia成為了核心推動者,皆因所有AI的發展都離不開高算力的圖像處理器(GPU),而Nvidia仗著這優勢,過去兩年不斷展開戰略投資擴大版圖,繼2024年有41宗投資後,截至2025年10月止也有51宗。

其中一宗,是最近Nvidia以10億美元入股Nokia,達成AI-RAN技術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建立5G及6G技術平台,這項交易公布後翌日,Nokia股價單日便飆升22.8%,創下10年新高。

Nokia這家過氣手提電話巨頭,近年轉型為電訊設備供應商,如今藉Nvidia入股,能加速5G及6G的技術開發,以及在AI雲端市場作戰略布局,成為翻身關鍵。

另外,在9月中旬,Nvidia亦與昔日對手英特爾(Intel,美股代號:INTC)達成合作協議,投資50億美元共同開發數據中心和個人電腦產品。英特爾股價翌日也同樣單日大升22.8%。

馬斯克言論炒爆GME

這種「點石成金」的能力,其實並非黃仁勳獨有,在美國要數最具投資魅力的佼佼者,非「股神」巴菲特莫屬。其帶領的巴郡(Berkshire Hathaway,美股代號:BRK.A)每季公布的最新持倉,都被視為最新投資動向。例如近年巴菲特投資日本五大商社,亦吸引資金流入日股。

另一個代表人物,則要算是Tesla(美股代號:TSLA)的CEO馬斯克(Elon Musk)。他將社交平台X(前身Twitter)變成了撼動市場的指揮棒,他一則推文的影響力,可以媲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政策聲明。他曾在Twitter多次「加持」的狗狗幣(Dogecoin),能使其價格暴漲百倍,馬斯克更被封為「狗狗幣之父」。

在2021年的「散戶大戰華爾街」GameStop(美股代號:GME)事件中,馬斯克僅僅發布了一則「Gamestonk!!」的推文,並附有一個網站論壇連結,便為這場史詩級的軋空大戰火上加油,助推GME股價的非理性飆升至逾200美元。

李超人經典賣橙事件

至於香港最具CEO魅力代表,香港首富、長和系主席李嘉誠一定榜上有名。除了他的本業地產、港口、電力等業務外,他投資於科技的眼光也極為出色。

2013年,李嘉誠透過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首次投資Zoom(美股代號:ZM),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帶動視象會議風氣,刺激Zoom股價曾高見568.34美元,按李嘉誠持股8.5%,當時持有Zoom的市值約是110億美元,是其當時身家的三分之一。

然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千億賣橙」事件。1993年,重組前的和記黃埔收購了英國流動電訊商Rabbit,並重組為Orange。

而在1999年和黃將Orange賣給了德國電訊公司Mannesmann,交易總值達198億英鎊,為和黃帶來1,130億元稅前盈利,創當時歷來最大單一交易紀錄。

輝達 Nvidia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事件還有後續,2000年Vodafone提出收購

Mannesmann時,和黃又趁機將Mannesmann股份賣給Vodafone,並換取了價值1,300億元的Vodafone股權,和黃因此再賺多逾500億元。事件除了賺取了金額龐大外,其出貨時機之準更令很多人佩服,皆因「賣橙」正正是科網泡沫爆破之前。

2015年開始,長和(00001)陸續高價沽售中港房地產,轉而大舉投向歐洲公用事業,如水務、電力、港口等。此舉引來撤資疑雲,雖然李嘉誠都一一予以否認,但事後證明,他成功在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及經濟增長放緩前套現,轉投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防守性資產。

翻查長和的年報資料,2015年長和的中港資產總額為1,984.6億元,佔總資產19.2%;到2024年,中港資產總額僅剩1,036.9億元,佔總資產9.7%。

害怕錯過致富列車

CEO魅力之所以能「綁架」市場,可以推敲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面對AI、區塊鏈等日新月異的科技,還有不同的產業,普通投資者難以深入理解。追隨一位成功的「教主」,成為了簡化決策的「心理捷徑」。

其次,人類天生會被「故事」吸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的「敘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正說明此點。投資者購買的不單是資產,更是資產背後的「希望感」,無論是AI的未來、還是穩健的財富傳奇。

還有「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和羊群效應心理,因害怕錯過這班「致富列車」,於是便在缺乏獨立思考的情況下,盲目跟進,因而催生非理性的市場狂熱。

魅力CEO的動向固然可作參考,但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仍需在狂熱中保持頭腦清醒。歸根結底,魅力可以創造一時的炒作,唯有扎實的基本面和持續創造價值,才能支撐企業穿越週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