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Labubu撥穗風波:學術殿堂與消費文化的碰撞
廣告
早前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上,一名女畢業生攜身穿迷你學位服的Labubu公仔上台,接受副校長撥穗,隨後亦有其他畢業生作出類似舉動,「全世界學歷最高的Labubu來了」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首。然而,網民反應兩極:有人批評此舉不莊重,消費主義侵蝕學術殿堂,甚至質疑有商業炒作嫌疑;也有人認為是年輕人追求趣味與回憶的表現,應予以包容。這一事件不僅凸顯Labubu的全球熱潮,也折射出當代青年文化與傳統學術價值的碰撞。
事件經過:Labubu登上清華畢業禮
網上影片可見,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上,一名女畢業生上台接受副校長撥穗後,遞上身穿學袍的Labubu公仔,副校長略顯猶豫後,為公仔完成象徵畢業的撥穗動作,並幽默詢問:「這是不是最近很火的Labubu?」。小紅書博主「小金怪力羊」是其中一位畢業生,透露靈感來自其他學生帶公仔撥穗的網絡分享。她表示,Labubu陪伴她一年多,「拿個小學位也不過分」。
Labubu現象:從盲盒到全球熱潮
中國潮玩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推出的Labubu,由香港設計師龍家昇創作,以「醜萌」造型與盲盒模式風靡全球。經BLACKPINK的Lisa、Rihanna等名人加持下,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時尚IP,各地出現搶購熱潮,炒值持續高企。
爭議焦點:學術嚴肅性與年輕人趣味
事件引發兩極評價。一方批評畢業生行為不夠嚴肅,認為清華作為學術殿堂,應保持莊重氛圍。網友留言:「大學生都畢業了,還玩公仔,嘩眾取寵!」「這是植入廣告吧,Labubu炒作太明顯。」有評論質疑話題熱度背後或有泡泡瑪特操盤,指向其擅長利用盲盒稀缺性與名人效應營銷。
另一方則持包容態度,認為年輕人為畢業增添趣味無可厚非。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在畢業典禮上表示:「Labubu暴紅讓我明白年輕人願意為情緒價值買單,玩物未必喪志。」 小紅書用戶「小金怪力羊」解釋,Labubu是她的情感寄託,帶上台是為留下獨特回憶。網友支持:「畢業就圖個開心,何必上綱上線?」
清華Labubu撥穗風波,表面是畢業生的趣味行為,實則折射消費主義與學術傳統的碰撞。Labubu的全球熱潮與其在清華舞台的亮相,顯示中國品牌與青年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但也引發對商業滲透學術的反思。隨著泡泡瑪特等本土品牌崛起,類似爭議或將持續。對於年輕人而言,Labubu或許是情感寄託,但如何在學術與娛樂間尋求平衡,仍需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