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盜版Labubu街市」風波 場面如街邊菜檔 最平7元人民幣
廣告
河北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一條街道,近日因兜售山寨Labubu公仔而引發熱議。數百攤販將盜版Labubu裝進透明袋,沿街低價出售,價格從7元人民幣(約7.7港元)到120元不等,遠低於正品盲盒99元的原價。此事件暴露中國原創IP熱潮下的盜版挑戰,棗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出動40餘名執法人員,於當日中午全面下架違規商品。事件不僅引發內地網民討論,也讓香港消費者與業界反思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盜版Labubu亂象:從皮毛重鎮到仿冒集市
大營鎮素有「天下裘都」之稱,以皮草聞名,但近年皮毛生意低迷,許多商家轉型生產盜版Labubu,借泡泡瑪特旗下Labubu的全球熱潮牟利。街頭攤販販售一代至三代仿品,甚至模仿限量款設計,價格僅正品的幾十分之一。隨著Labubu熱度下降與泡泡瑪特加大供貨,二手市場價格跌約10%,盜版訂單銳減,商家轉而街頭擺賣,形成「Labubu大集」。網民形容場面「像菜市場賣菜」,凸顯盜版產業的猖獗。

市場監管與執法行動
棗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大營分局接獲投訴後,迅速展開行動,7月2日清晨出動執法人員全面清查市場,所有盜版Labubu商品被下架。工作人員表示,日常檢查已發現侵權問題,正依法處理,強調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此前,內地海關多次查獲假冒Labubu盲盒與毛絨玩具,顯示侵權產業鏈規模龐大。
知識產權爭議與專家觀點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冬指出,盜版問題反映「侵權容易、發現難」的挑戰,公眾知識產權意識不足與執法難度並存。他強調,肆意侵權不利於創新型國家建設與營商環境優化,權利人與執法部門需積極作為。針對商家「小生意應包容」的說法,朱冬反駁,知識產權法雖允許終端銷售者以「合法來源抗辯」減輕責任,但不應縱容侵權行為。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