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

居屋客狠踩私樓嚴重滯銷、免補地價慳百幾萬住大啲:私樓輸到只剩下炒家!

資助房屋

廣告

居屋和新盤,兩者大家又會選買哪一種物業?樓市前景不明朗之下,新盤撻訂個案增加之際,居屋銷情卻急劇上升。就此情況,有網民在討論區發表意見,討論近日居屋熱賣,以及新盤滯銷的情況。

居屋熱賣vs新盤滯銷

有網民在香港討論區上,以「居屋熱賣vs新盤滯銷」為題發文,討論近日樓市買賣情況。

該名網民表示:「尋日新一輪居屋開售,極速賣出110伙,連最貴單位5百幾萬貨都半小時清貨,相反新盤嚴重滯銷,今個月全港加埋售出的新盤數量少於100個。

証明左乜?居屋市場會蠶食私樓市場,其實私樓已經跌左兩成,元朗上蓋新元朗中心466尺高層望海都係5百幾萬,政府應該減起居屋,助穩定私樓市場,當時孫九招係咁樣救番生個樓市。」

抽居屋 私樓 新盤 居屋
(圖片來源:香港討論區截圖)

網民:居屋又平又靚!

不少網民亦有回應並分享看法,其中多數人認為現階段買居屋最明智,不但呎價低,而且景致佳;相反私樓「又貴又唔抵」。

  • 「10000蚊呎買香港島全海景。普通樓10000買置樂3寶。現在政府樓起得很靚。」
  • 「月入7萬元都可以賣居屋,又平又靚,而家個個寧願等抽居屋都唔買私樓,今期居屋有9000伙,比今年全年私樓一手銷量仲要多!」
  • 「居屋蠶食私樓市場是不爭的事實,希望政府快快用孫九招救市,拯救中産!」
  • 「居屋性價比高。」
  • 「私樓劈到好似居屋咁平咪有人買囉。」
  • 「其實咁簡單的道理大家都知,只是唔做而已,而且竟然仲有人問為何新盤賣唔到?」
  • 「新盤賣唔到,是因為個價錢。」
  • 「反映私樓只有炒家。」
  • 「抽到張二手白居二,都唔錯,免補地價上車,殘少少,對於BUDGET唔多既,但又想住得大啲,居屋相信係唯一選擇,但當然有其缺點,LOCATION,屋苑人士質素,有好多居屋仲要痴埋公屋度,日日成晚阿伯樓下吐痰賭錢食煙。買免補地價居屋 , 一般都係會平過私樓少少 , 始終居屋係唔會有任何硬件配套。」
  • 「由此證明,無露台嘅單位先至係受歡迎。」
  • 「居屋低過私樓 你覺得不公平??只要私樓價 再跌幾成  這種不公平感自然消失。」
抽居屋 私樓 新盤 居屋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亦有網民認為,兩者市場不同,不能直接用作比較,又表示「住私樓更高尚」。

  • 「居屋與私樓係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現在的居屋售價唔包地價!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
  • 「其實好簡單,主要睇發展商開什麼價,開價高自然滯銷,如果開低價,自然會賣到。」
  • 「隔離硬硬話唔明點解同樣價錢,唔揀40年私樓,要買低級居屋,仲話過十年就知私樓值錢喎。」
  • 「有得揀都真係私樓最好。」
  • 「點解有人500幾萬抽新居屋而唔去買私樓?大佬呀,價錢同啫,呎數都唔同,咁多人一齊住,點住呀?」
  • 「發展商都好想開低價促銷,但制肘太多,一減價即海量撻訂,將近收樓上唔到會焗撻,而二手亦跟隨恐慌性拋售,唔同股市可以掃上穏定市場,所以只有慢慢減價去穏定市場。」
  • 「跌市買居屋好笨X!」
  • 「梗系唔起居屋啦,居屋太多了,嚴重影響私樓交投量,影響私樓價錢,反過來影響地價,令政府財赤嚴重!」
抽居屋 私樓 新盤 居屋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此外,更有網民質疑,停建居屋是否理性做法,認為根本沒可能;亦有人不滿住私樓的人士,直言「中產身家縮水會死?」

  • 「吸取咗過去教訓,居屋公屋不可因市起市落影響,而停止或減慢去起,前前特首之前好似咁講過…」
  • 「新盤通常發展商豪裝,管理費4-5蚊, 閒閒地二三千蚊。管理費交一世。」
  • 「中產身家縮水會死?」
  • 「政府要持續解決房屋問題,就應該高樓價,否則年年財赤千幾億,唔玩得幾多年。」
  • 「賣樓咁好賺,發展商都賺左咁多年,係時候政府自己賺返,餓返死晒班發展商啦。」
  • 「大部份業主心態都係cheap就真。」
  • 「納米樓變曬迷你倉。」
  • 「邊度著數就買邊度。」
抽居屋 私樓 新盤 居屋
(圖片來源:中新社)

香港置業:新盤欠焦點利二手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馬泰陽指出,上周新盤未有焦點項目登場,二手業主以減價策略吸引買家回流,市場暫由買家及減價盤主導市場,減價盤湧現刺激多個指標屋苑睇樓活動,有不少用家趁議價空間擴大,決定抓緊入市機會,帶動交投逐步上揚,料第四季樓市將靠穩發展。

馬泰陽表示,以上周港、九及新界十大藍籌屋苑於上周末合共錄11宗成交,與上週末8宗比較,按週回升38%,並重上雙位數水平。本週末十大指標屋苑中有7個屋苑錄得成交,當中以西九四小龍錄得4宗最為活躍。

抽居屋 私樓 新盤 居屋
(圖片來源:香港置業授權使用)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香港討論區截圖、中新社、連方官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