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幢疫廈「總有一幢喺左近」 全港屋苑無差別中招:首季直入轉角市?|胡說樓市

專欄

廣告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單日確診人數接連創新高。疫情以來,港府推出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多間大行亦先已調低本港今年的經濟預測。另外,全港多處被圍封強檢;加上政府推出「居安抗疫」計劃,睇樓量急跌,個別新盤亦暫緩銷售,首季本港樓市表現或價量齊跌。

(圖片來源:中新社)

政府推出疫情以來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包括首度將「限聚令」適用範圍延伸到私人處所,禁止多於兩個家庭的聚會。

檢疫大廈近千幢 多個藍籌屋苑上榜

2月24日起推行「疫苗通行證」,所有出入商場的市民均需要出示通行證,料波及商場上蓋住宅居民。而違反法例的罰款,會由現時5,000元提升至10,000元。

除了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外,政府針對疫情迅速擴散,推「居安抗疫」計劃,新冠肺炎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及次密切接觸者,在經評估後,可留在家中接受檢疫。

計劃推出以來,檢疫大廈數目直線上升,直逼千幢,而且遍布各區。無論是大型豪宅屋苑貝沙灣南灣、傳統豪宅寶馬山花園,抑或是普通公共屋邨,都榜上有名。

(圖片來源:中新社)

部分發展商暫緩推盤

截至週日(13日),十大藍籌屋苑九個已上榜;再加上限聚令收緊至兩個家庭的聚會,睇樓量急跌。

除了二手市場外,一手市場的銷售也受到影響。恒基地產(00012)及市建局合作發展的長沙灣映築,第三輪的銷售,亦因配合政府最新的抗疫安排而暫緩。

在新防疫措施生效的首個週末,中原數據顯示,一手成交僅逾十宗,為兩年以來最淡靜週末。

二手成交宗數方面,十大屋苑只錄得11宗成交,零成交屋苑達到四個。

首季交投料轉淡難樂觀

盤源數量急跌,市場對新盤銷售呈觀望態度,發展商只能暫靠推貨尾單位,交投也受影響。

美聯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新盤推盤量僅錄約457伙,較2021年12月份約1,511伙,勁減約七成,並創近13個月新低,拖累新盤銷售放緩。

1月新盤售出約693伙,按月減少約18.4%,跌至13個月低位。

美聯估計,防疫措施進一步收緊,2月份新盤銷售量有機會進一步下跌至400伙,或創約兩年新低;二手方面,估計2月份正跌至2,800宗水平。

該行推算,今年首季在疫情必須受控的前提下,發展商稍後將重拾推盤步伐,今季新盤成交量錄2,500宗;二手則錄近10,000宗,料較去年同期分別大幅減少約三成半及逾四成。

值得留意,疫情下,若業主心急求售,議價空間會較之前多;確實,近期不乏業主減價、甚至損手離場的新聞;本地剛性需求始終存在,樓價回軟或許有助刺激交投。

(圖片來源:iStock)

機構調低經濟預測

受疫情拖累,整體經濟表現料亦難影響。新防疫措施出台後,不少機構紛紛下調本港經濟預測,均指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當中評級機構惠譽,將本港2022年增長預測「腰斬」,由3%降至1.5%,意味本港實際經濟增長將不會超過2018年前水平,即反修例及疫前水平。

按增長表現計,在該行評級的120個經濟體中排行110位,即排行尾十位。

惠譽預計,香港跟隨內地實行的「動態清零」,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

即使當前疫情消退,香港日後仍會因應疫情,而間歇地收緊對公眾聚會和娛樂場所限制,對本地消費及服務帶來影響。

大摩料首季負增長

投行花旗同樣看淡香港經濟前景,嚴格的防疫新措施,將無可避免地對香港短期經濟造成影響。

該行將香港首季經濟增長預測,調低1.4個百分點至增長1.4%;第二季經濟調低1個百分點至增長2.3%,全年則經濟調低0.7個百分點至增長3.1%。

該行又預期,首季失業率會由2021年第四季的3.9%,回升至4.7%,全年失業率則會上升至4.2%,較先前估計高0.6個百分點。

大摩的看法更淡,料本港首季經濟錄負增長,將香港首季經濟增長預測,從原先的增長的1.2%,下調為收縮0.8%。

並預期社交距離限制措施會延續至3月底或4月初,故將香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50個基點至2%。

若措施延長至年中,最壞情況,本港全年經濟僅增長1.2%。

大摩指出,持續的社交距離限制措施,不單會影響服務業消費,同時會損害消費者情緒,並對就業市場構成影響。當中佔本港GDP約三分之二的私人消費,會成為拖累經濟的主因。

樓價難以獨善其身

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失業率回升,市場氣氛受影響,樓價難以獨善其身。在第五波疫情下,年初至今樓價暫跌約1.37%。

過去兩年在疫情下,香港樓市仍相對企穩。回顧過去第一至第四波疫情,樓價下跌約1.4%至2.9%不等。

當疫情減退,樓價亦隨之回升。樓價在去年錄得約半成升幅,代理預料首季樓價有機會跌約3%,意味可能蒸發去年的一半升幅。

不過,市場普遍預料,第五波疫情減退後,樓市將會重拾升軌。

今波疫情外圍經濟環境驟變

不過,值得留意,第五波疫情與之前幾波疫情的經濟環境有很大差別。

之前幾波疫情,環球央行都在「放水」救經濟。惟今波疫情,各國已密鑼緊鼓加息或蘊釀加息。

以美國為例,美國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7.5%,創40年高,美國聯邦儲備局3月幾乎已鐵定加息,問題只是一口氣加0.5厘,抑或0.25厘,多間大行紛紛上調美國加息預測。

高盛此前將聯儲局今年加息次數預測,由五次上調至七次,意味聯儲局今年剩餘議息會議都會加息,每次加25點子,累計加息1.75厘;另花旗料3月將加息0.5厘,全年累加1.5厘。

即使稍後疫情因素退減,美國加息因素,相信在今年餘下時仍會繼續影響資產市場。

本港銀行體系結餘目前仍逾有3,500億元,相對充裕。

即使美國加息,香港銀行有條件不調高最優惠利率,但不能忘記與H按相關的一個月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是浮動。
拆息一旦因美國加息而抽高,供樓人士的負擔仍會加大,不得不防。

延伸閱讀:恒大危機|「打工皇帝」搶先拋售債券避過一劫 慘蝕5成套現4.4億 港人苦主僅追回5%血汗錢 

撰文:胡說樓市圖片來源:中新社、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