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Splash

32歲讀者家庭月入4.3萬元 想公屋轉居屋要點做|財智姊妹淘|經一專欄

理財

廣告

32歲讀者家庭月入4.3萬元,儲蓄約20萬,現居於公屋。想知道是否有能力購買居屋

撰文:余淑穎@財智姊妹淘| 圖片:unsplash

財務分析個案︰Carrie 32歲 一家三口想公屋轉居屋

你好。我叫Carrie,32歲,現時收入$18,000。每年有一次雙糧及花紅,相當於3個月薪金($54,000)。丈夫40歲,收入$25,000。我們有一個小朋友,日常開支大約$2,000,保母費用約$6,500。保險$3,000,屋租$1,400,水電煤約$1,000,雜費$1,000,強積金供款 $2,150。另有儲蓄保,大約還有5年才能拿回$320,000,本身儲蓄大約$200,000。

我們現居於公屋,依現時財政狀況是否有能力購買居屋?供樓會否吃力?另外我希望動用儲蓄作投資,應該如何運用?請幫忙。謝謝。

1. 自己和先生個人支出為多少?(非家庭支出)
每人大約$5,000左右。

2. 現有保險是否儲蓄保?已供完?未供完還有多少?
一部份是儲蓄保,儲蓄大約$1,500,供12年、15年拿回,5年後可取回$320,000。另一部份是人壽。

4. 現居的公屋是否戶主?如買入居屋希望的地點是?有多少預算?
公屋是戶主。我們希望住市區,2房1廳400-500呎就可以。

圖片:Unsplash
圖片:Unsplash

回覆:

Carrie,你好!本人根據你的家庭狀況作出以下重點財務分析,希望助更了解自己的家庭需要和狀況後,再籌備置業上車同時平衡子女教育開支及家庭保障!

家庭經濟狀況分析

  • 每月夫婦二人薪金收入:$25,000+$18,000=$43,000
  • 每月個人及家庭開支:
    保母$6,500、BB日常開支$2,000、保險$3,000、屋租$1,400、水電煤$1,000、雜費$1,000、夫婦二人個人開支共$10,000、強積金供款$2,150,每月開支合共約$27,050。
  • 總家庭收入減總開支=約$15,950,為每月可儲備資金

家庭保障及子女教育儲蓄

在Carrie的家庭開支中不乏發現在個人及子女的醫療和夫婦二人的人壽保障上有不足之處。首先有關家庭醫療保障是最基本的,有可能夫婦二人在各自公司提供的僱員福利中已享有醫療保障,若有,請仔細了解現有的醫療保險計劃中保障額及層面中有否足夠?可以配合你和子女的醫療保障需要嗎?若離職,現有醫療保險計劃可否變成個人醫療保險跟身,離職後繼續繳付保費而享有醫療保障?若否,在市場上基本普通房全面醫療保險,而每人每年上限醫療保額為$20萬,二大一小全家醫療保費每月約為$1000,可作參考。

而夫婦二人雖然已有一份儲蓄人壽保險,但因家庭成員增加,未言在人壽保障中若將儲蓄全數提取作置業首期便失去人壽保障!故此,我建議Carrie夫婦二人各自為家庭投保年期人壽保險,保障期為30年,各人人壽保額為$300萬。假設夫婦二人身體健康和不吸煙,Carrie的每月保費為$450,而先生則為每月約$1,000,保費保證不變。

至於小朋友的教育儲蓄以本地升學為藍本。我建議Carrie可考慮固定年期派息的教育儲蓄計劃,在市場上提供了一些每月儲蓄$2,000,供款20年(共240期)合共本金$48萬元。以每年3.5%年利率回報預算,20年後本金加派息及年度賞金約可逹到$73萬元儲蓄作子女教育基金之用。

置業考慮要點

因夫婦二人是公屋戶主,可以享有現時用綠表的優越條件下用公屋戶籍購入較大折扣的居屋單位。但基於考慮到Carrie現時的儲備不足和開支將日漸提升(小朋友步入幼兒期的培育開支相認增加),我建議Carrie可考慮在市區免補地價綠表居屋售價不高於$400萬為置業目標。當然物業的大小、環境、生活配套便視乎夫婦二人的個人需要作選擇。現時$400萬元的物業也可只付出10%作為首期,希望上車後仍可保留一定程度的現金作家庭儲備和裝俢之用。

購入$400萬物業支出按揭預算

首期:$400,000(10%樓價)
印花稅:$90,000
地產代理佣金:$40,000
合共首期開支:$530,000
選擇25年供款,年利率3%,每月供款約$17,707(已包括每月$636按揭保險費)

如何儲備首期置業上車

首先Carrie可保留手持的$10萬作家庭儲備之用!而夫婦二人了解及調節日後家庭開支及子女儲蓄後,我建議你們可考慮將每月餘下可儲蓄的$14,000元去以月供基金形式投資儲蓄為期5年,假設每年平均回報為5%,5年後可儲蓄本金加回報可達至約$93萬元。再加上若Carrie每年也持續有約$5.4萬的年終花紅,另有儲蓄保,約5年後才能取回$320,000,在5年後,你們的資產應該可達到約$140萬元作首期及新居裝修之用。

在投資風險上,可選擇50%偏低風險的國家通脹掛鉤基金,30%選擇美元高息債券基金而餘下的20%便可選擇現時持續向上平穩的增長但較高風險的美國藍籌股票或亞太內需基金作投資。當然在投資策略上必須因應環球經濟變化而有所調節,若有不明朗的風險可先儲蓄在港元戶口作避險保障資金流失。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列之年利率僅供參考,實際計劃之回報率可高於或低於本文章內所列之數字,並會以保單簽發時有效的年利率為準。有關計劃條款及細則,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

本文章內容只供參考用途,並屬於作者之個人意見,並不保證所有資料準確無誤,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服務之推介、邀約或游說。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