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隻碳期貨ETF的啟示: 碳權商品——是投資產品還是良心贖罪劵?|華坊

理財

廣告

為達至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歐盟於2005年成立了「碳排放交易系統」(ETS),運作原則是為所涵蓋的組織個體每年所能排放的特定溫室氣體設定一個上限,並逐漸壓低全年總排放量,以達到整體減碳的目標。自此,碳排放權被賦予了一個價值,而每個碳權給予企業排放1噸碳的權利。

(圖片來源:unsplash@polarmermaid)

歐盟碳權價格一度突破90歐元

歐洲某些特定行業的污染者如電力生產企業及耗能高的製造業、航空業等均為受到ETS規範的產業,每年必須為其排放的碳排放量獲得排放額度。

起初市場價格低迷,但自2018年改革以來一直在上漲。而在上年11月落幕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更成為碳權交易的催化劑,自COP26落幕,歐盟碳權價格再破空前高,更一度突破90歐元大關,而一年前僅為34歐元。

碳權ETF應運而生

雖然碳權價格曾一度回落,隨著俄烏局勢緊張,天然氣價格高企,造就業界被迫選用污染量大卻廉價的燃煤來發電,進一步推高碳排放權的價格。再加上中國正全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不少投資者認為碳權的未來價值之上升趨勢將勢不可擋。

而為了讓散戶投資者參與碳權交易市場,各式各樣的碳權ETF應運而生,上月23日,香港交易所更迎來首隻期貨ETF – 中金碳期貨ETF (股份代號: 3060(港元代碼)/83060(人民幣代碼)/ 9060(美元代碼)),將香港上市的商品ETF涵蓋範圍進一步擴展至碳信用產品。

碳權商品是投資產品還是良心贖罪劵?

在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21世紀,最重要的商品無疑是空氣和水,從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每過去一陣子就會有新的產品面世。

創造一種物權如排放權,設個上限,然後開放一個公開市場並按照市場價格進行轉讓,讓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把排放權賣出去,而一些做得沒那麼好的企業,則可購買排放權期貨的金融工具作對沖,這個如此理想的金融制度是否真的能減少地球整體污染物排放量?購買碳權相關的金融產品,是投資,還只排放污染物企業的良心贖罪劵?

無疑,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存在,可以促進市場流動性及效率,而一個有效的金融市場,流動性十分重要,而高回報率是吸引投資者的不二法門。

不能否認的事實是,減碳是人類未來的剛需,而這剛需將帶動人類對減碳技術發展的急切需求,而這供求關係,將微妙地影響碳權的回報率。

可以肯定的是,越多資金參與碳權交易,越能促進與減碳相關的技術發展,是一個不能漠視的板塊。

撰文: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羅珏瑜女士

延伸閱讀:健康生活風格房地產疫後發展潛力巨大 |華坊

延伸閱讀:仔女學業壓力無減 移英總監極後悔回流香港 專家:應該先向當地人取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polarmerm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