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 年供50萬儲蓄保險好過你供樓 網民反諷「瞓街供保險」
廣告
投資股市反覆上落,樓價似續高企又似有回調之勢,不少人都為應否置業而煩惱,究竟買樓定投資好?日前,林作在Instagram 發文以200萬作置業首期和年供50萬作儲蓄保險作投資回報比較展開討論。
有網民就以「林作: 年供50萬儲蓄保險好過你供樓啦!」為題,在連登討論區發文,問年供50萬(月供約41,666元),何以得出儲蓄保險的投資回報會較置業優勝的結論。
網民:買樓投資勝儲蓄保險
貼文一出,即引來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提出疑問,在正常情況下,買樓會有資本收益(Capital Gain),那麼投資儲蓄保險的收益是多少?
網民迅速回應「會將你既cash 變成discounted cash」,表示儲蓄保險是低回報的投資工具,甚至倒蝕通脹。
有網民同意樓主說法,指「儲蓄保險和置業的投資回報不能比較,若是幸運的話,買樓8年可能已經翻1.5倍,而買儲蓄保險8年才剛好達到收支平衡。」
上車還是收息創造正現金流?
事實上,選擇不同類型的理財工具的考慮因素眾多,自身情況、資金成本、投資回報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有不少人認為,儲蓄保險是一種保守型的理財工具,而房地產投資卻有很多風險。
事實上,選擇儲蓄保險,以定期供款形式於指定年期內繳交保費,期滿後再把累積的現金價值提取使用,就能夠利用儲蓄保險得到財富增值。
不過通常儲蓄保險都有鎖定年期限制,提早停供會有罰則;而即使供到期滿,亦有保證回報率跑輸通脹率的風險。
至於選擇投資物業,就要考慮一藍子因素,包括檢視不同地區或物業種類的升值能力,以及租金回報率與按揭利率的差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