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退休」定「退憂」?掌握退休三部曲 將來便無後顧之憂|劉啟明

目標40歲退休、10間物業收租?教你如何計劃退休 夠快夠早將來便無後顧之憂|劉啟明

理財

廣告

隨著醫療科技提升,人類預期壽命只會愈來愈長,活過百歲並非不可能之事,加上對生活質素的追求及近代理財概念的改革,香港人期望愈早達致財務自由愈好,甚至以50歲作為退休年齡為新目標。是「退休」或是「退憂」,關鍵在於如何去思考這個議題,除了要「夠早」,也要「夠快」及「夠實在」,退休目標才會早日達成,無後顧之憂。

撰文:劉啟明|圖片:Unsplash

實務上,退休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由於是必經階段,可說是人生的一個剛性需求。但退休質素卻沒有特定標準,有的人偏好簡單樸素;有的人卻追求奢華生活,兩者都可以過得好好,這屬於軟性需求。

毫無疑問,退休在眾多理財需要之中屬最長線,策劃時的確要花多點心思,除了講求理財技巧外,更需要配合客戶自身的思維、行為、情緒、風險承受程度等因素。最重要是定期檢視計劃進度,才可有效防止策劃惰性的出現,切忌訂立過大目標來催谷自己,應量力而為,以完成小指標為首要任務,才可輕鬆實現當初訂立的理想目標。

退休三部曲

1. 訂立目標要量力而為 儘量避免天馬行空

這看起來簡單,但訂立時絕對有一定難度。理論上可以訂得很宏大,例如40歲開始退休、有十間物業收租、每個月去旅行等,相信沒有人會抗拒以上的成就吧?

但沒有同時考慮自身財政能力的話,只會淪為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等同將退休策劃延遲。

相反,應盡量避免天馬行空,按自身財政能力而訂立可實現之目標,並刻意設立多個小目標以管理達成進度,從而累積更多滿足感,才有動力逐一完成。

想「退休」定「退憂」?掌握退休三部曲 將來便無後顧之憂|劉啟明
圖片:Unsplash

2. 切勿低估通脹的威力 避免購買力下降

通脹有如洪水猛獸,會大大蠶食財富的購買力,策劃退休時如忽略此因素,讀者會發現力不從心。即使每年收入增加或投資有不俗的回報,都追不上資產價格,使財富沒有顯著增加,甚至停滯不前,這是購買力在下降的例子。

讀者們可能覺得今天的10,000元有足夠的購買力,但日後退休時,想維持相同購買力的話,可能需要40,000元,因為通脹也懂得複式效應。以過往20年經濟數據顯示,香港每年的通脹率平均處於2%至3%之間。所以,今天的生活指數與將來退休相比,絕對是兩碼子的事。

想「退休」定「退憂」?掌握退休三部曲 將來便無後顧之憂|劉啟明
圖片:Unsplash

3. 避免過分保守的投資方案

退休是其中一個最長線的策劃,投資期一般可長達25至30年,基於這個先天條件,投資者的風險承擔能力都會較高,可優先考慮較高風險的資產類別,如股票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承擔能力高不代表甘願去承擔風險,於是組合中便會偏重定息工具、債券、保險儲蓄等。

筆者建議兩者需要設一個平衡點,在分散風險的前提下穩健投資,有效地對沖通脹之餘,更賺取多一點正回報。

切忌過分側重在保守甚至接近零回報的投資上,如銀行活期及定期存款,購買力有機會被通脹蠶食外,也不會將生活質素進一步優化。

想「退休」定「退憂」?掌握退休三部曲 將來便無後顧之憂|劉啟明
圖片: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