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優惠|銀行匯款鬥可靠 網上平台收費透明度高

虛擬銀行優惠|銀行匯款鬥可靠 網上平台收費透明度高

理財

廣告

香港近期出現自1997年回歸以來另一波移民潮,不論是舉家移居海外,或學生赴海外升學,均需要預先將資金兌換成外幣,並匯款至當地使用。傳統可以經銀行或找換店匯款,但考慮到匯率和手續費等因素,也有不少人會通過離岸證券戶口或數碼跨境匯款平台,收費透明度相對高,且資金到賬時間更快。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

傳統電匯予人可靠印象

傳統的銀行電匯是常用的匯款方式,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匯款方式,較多人選用,是因為透過銀行匯款,予人印象相對可靠。

於銀行辦理電匯匯款,一般需要客戶提供基本資料如匯款戶口號碼、電匯貨幣及金額,以及收款人戶口號碼等。

至於電匯的收款時間會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要經過多少代理銀行、銀行處理時間、匯款貨幣種類等。

一般而言,由遞交跨境匯款申請至到款,大概需要至少一至五個工作天。

甚至部分銀行的特定貨幣,例如部分中資銀行的人民幣、美元匯款等可以快到幾小時或即時匯款。

另外,要留意電匯每日都有截匯的時間,每種貨幣的截匯時間都不同。

假若於銀行當日截匯時間後才遞交申請,便會延至下一個工作天才會開始處理申請,因而有機會令匯款的時間延長。

虛擬銀行優惠|銀行匯款鬥可靠 網上平台收費透明度高
(圖片來源:iStock)

網上渠道辦理收費較便宜

在收費方面,由於電匯的過程會涉及多間銀行,每間銀行也會收取手續費;再加上每間銀行的收費也不同,因此電匯的收費較高昂和透明度較低。

一般而言,以網上或電子銀行辦理電匯,手續費會較客戶親身到分行辦理便宜。

以滙豐銀行為例,經網上理財匯款收取50元的電匯手續費;若經分行匯款,則按客戶分層收費,個人綜合理財戶口電匯手續費達240元;最高端的滙豐尚玉賬戶,收取120元的手績費。

不過,電匯是採用按次收費的模式,以定額收取服務費,不論匯款金額都收取劃一的手續費,因此若匯款金額較大,選用電匯會較為化算。

選用銀行電匯,用戶本身需要有海外賬戶,但在本港銀行開立離岸賬戶服務,對用戶的資產淨值有一定的門檻要求。

因此,愈來愈多人選用證券戶口進行匯款。

以證券戶口匯款,毋須於本地銀行開設海外戶口,使用門檻亦相對較低。

用戶可以即時把資金調離本港,變成離岸資產,也方便投資海外股票。

惟要留意,這些證券平台不提供其他銀行服務,也需要徵收匯款手續費。

至於網上匯款平台匯款也愈來愈人選用,好處是手續費較便宜,而且匯款時間可較統傳銀行短。

其中,Wise(前稱TransferWise)是熱門的選擇之一。

虛擬銀行優惠|銀行匯款鬥可靠 網上平台收費透明度高
(圖片來源:網站圖片)

Wise轉賬無隱藏費用

Wise標榜低廉、透明的收費匯款,用戶可以全程在網上進行匯款,其聲稱部分金額比銀行收費便宜達8倍,而收費按每筆金額而定,並無隱藏費用。

假設以10,000港元,兌換至英鎊,滙款手續費48.37元,收款人收到930.41英鎊,手續費較本港傳統銀行低。

Wise設有八種貨幣戶口,分別為美元、英鎊、歐元、加拿大元、 新加坡元、澳元、紐元、土耳其里拉,可匯出超過70種貨幣;並可收取超過22種貨幣的匯款。

另外,Wise有推出扣賬卡讓客戶在海外進行消費,主打低廉的兌換費和零交易費。但目前,只有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及新加坡等綜合貨幣賬戶持有人,可以獲得和使用。

Tap & Go夥西聯推小額匯款

倘若只需要跨境轉賬小額款項,或者收款方沒有銀行戶口,Tap & Go「拍住賞」與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合作的國際匯款服務,可能較為合適。

Tap & Go「拍住賞」的用戶進入手機應用程式(App)後,只需在目錄點選「匯款」,便會轉接至西聯匯款的App,便可轉賬至海外地區。

目前西聯匯款連接全球200多個地區,收款人亦不需要擁有當地銀行戶口,並可於逾52.5萬個代理點領取現金。

由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透過西聯匯款App使用「拍住賞」進行海外匯款,即豁免服務費,但每次交易只可最多轉賬15,000元,較為適合小額款項的用戶。

最後,找換店除提供貨幣兌換外,大部分的找換店都會提供匯款服務,收費和匯率會較傳統銀行便宜,但收費的透明度不算高。

在匯款時間方面,一般的找換店如果匯款到美國或歐洲其他地方,約需要兩至三個工作天。

不過,找換店需經由第三者進行轉賬,風險同時會較高。在進行匯款之前,應該先了解清楚提供匯款服務的公司背景資料及口碑,需要選擇信譽較好、規模較佳的找換店進行匯款。

延伸閱讀:大連「小京都」耗資60億 開幕9日被逼停業 小粉紅不滿只賣日本貨 斥日本文化侵略

延伸閱讀:Back To School 2021|Apple、Lenovo等電腦優惠合集 打工仔都有份 邊款減足5,000蚊?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