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份工作(四)︳司徒永富專欄
這位老師笑了笑,說:「我並不期望你們馬上能回答這個問題,但如果到了你們50歲還不能回答,那你們將錯過了生命的意義。」
讓自己對他人產生深遠影響
德魯克認為,我們必須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而這個答案,也會隨著我們的成長和世界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然後,他提到另一經濟學家大師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故事。
熊彼得曾經提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的概念,享譽經濟學界。
所謂的創造性破壞,是指創新破壞原有的經濟模式;但破壞後,新的模式取代舊的模式,帶來更美好的結果。
他曾自信地表示,自己將會以「歐洲最偉大的騎手」,以及「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而被人銘記。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的期望改變了。他希望被人銘記的是:「培養傑出學生,並使其成為一流的經濟學家」。
這種轉變,凸顯了他從年少輕狂,轉變為追求深遠影響的成熟學者。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受人銘記,就如同德魯克和熊彼得那樣。
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啟示了我們,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物質的收穫,更在於我們如何影響他人,讓自己的存在,對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於正在打工的人來說,這些故事同樣具有啟發性。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職場上留下深刻的印記,無論是在公司內部的表現,還是與同事之間的互動,我們的行為都會影響他人。
找到更深層次工作意義
追求職業上的成就,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物質的回報,更是在於我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他人生活中的積極影響者。
因此,反思我們希望如何被記住,對每一位打工者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這不僅關乎我們的職業生涯,還涉及我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能對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時,我們便能夠找到更深層次的工作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