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香港 尋找定位 港男建平台助兩地商家落地

大灣區創業|港男進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再成立港灣創新營運河套區創業平台 助兩地商家落地

職場

廣告

大灣區政策大力鼓勵港人融入國家發展,不少人看準該區的商機,然而往往因為人生路不熟而卻步。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跳出香港 尋找定位 港男建平台助兩地商家落地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原來現時大灣區城市有不少由港人負責營運的創業基地,能夠深切了解港商的需要,提供到位的協助。
「80後」港男陳升最先在深圳創業,義助港人落地,及後再次創業,與大灣區城市的政府單位合作,營運專門協助港人的創業基地。

港灣創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升於香港完成預科課程後,前往倫敦藝術大學(Central Saint Martins)留學,取得時裝設計學士學位。

返港後,陳升原本想做設計,但發覺從事與香港主要產業關連的工作,發展前景較佳,其後在朋友介紹下,進入保險公司工作。

由於他普通話流利,因而在市場部負責與內地企業洽談合作項目。

進駐夢工場

工作期間,陳升結識到不少「港漂」,指在外國留學、在港工作的內地人,後與其中兩名「港漂」朋友於2012年在港創業,成立拜登諮詢有限公司,主力提供人力資源顧問及培訓服務。

陳升說:「我負責市場推廣工作,經常有機會到內地,曾經到訪不同城市,與不同夥伴會面,以及舉行交流及座談會。」

2012至2014年間,陳升經常往返內地,見證內地急速發展,手機應用程式(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少年輕人拿著事業計劃書找融資,當中很多個案在短時間內急速發展,而香港在這方面仍然相對落後。

公司不少客戶來自內地,陳升於2014年在深圳開設「學學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方便與這些客戶溝通及接觸。

「選擇深圳的原因是鄰近香港,隨時可以返港,而且當地發展很快,市場氣氛極佳,當時未有大灣區概念,稱為『泛珠三角』,別人都以『北上』形容我們。」

陳升希望在業務中加入科技元素,運用電腦算法,將流程自動化,藉以減少人手。

「我在互聯網搜尋資料,發現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香港青年協會有份參與,於是學學科技參加了創業篩選,最終入圍,並且獲得推薦進駐夢工場,成為該處首批香港創業團隊。」

跳出香港 尋找定位 港男建平台助兩地商家落地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在創業過程中,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外,還有對內地市場不夠了解,而且資訊變化太快,還要遇上私募基金市場的調整期,對方主要物色現金流較強的項目,學學科技未必能夠配合要求,因此融資並不容易。

2015至2016年間,內地推出新政策,發展跨境電商,不少座談會及行業交流活動在前海舉行,陳升亦參與其中。

「我發現內地採購商,於外國採購能力及資源不及香港,於是想到利用香港的商業網絡搭建電子交易系統。」

獲得第一桶金

學學科技果斷轉型,並且將產品給潛在客戶試用,發現口碑不俗,並且獲得不少企業落實使用,主要業務是海外供應鏈搜索平台。

項目運營後六個月,與國際逾200個大型供應商合作,提供貨品種類超過15萬種,間接孵化了跨境電商企業逾140間,單月最高交易總額超過3,450萬美元。

學學科技需要資金加速發展,因而進行融資,結果獲得天使基金,來自三家企業聯合投資,取得合共約5,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公司業務穩定發展,後來投資方提出收購,陳升於2018年退出學學科技,因而獲得第一桶金。

陳升於2016年曾以義務性質協助香港青年專業聯盟,於前海成立港人港資創業基地,協助香港創業家落地。

2018年,陳升獲政府邀請到南山,協助營運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對接香港項目,協助他們在深圳發展。

這段期間,陳升接觸到不少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創業團隊,因而激發他重返校園的意欲,修讀科技領導與創業碩士課程(MPhil TLE),但去年開始,因疫情關係無法來港上課,因此將延期畢業。

「我期望能夠充當橋樑的角色,將內地的優良技術帶來香港,同時將香港的良好項目帶往內地。」

跳出香港 尋找定位 港男建平台助兩地商家落地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建立全面服務圈

去年,陳升成立「港灣創新」,與福田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河套區營運UNI香港青年創業空間,並在今年開始接收香港創業團隊,協助他們落地。

港灣創新就不同創業項目提供專業建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及金融服務,後者指進行融資及申請政府資助,建立全面的服務圈。

港灣創新計劃成立跨境創業基金,投資於具潛力的大灣區項目,除了協助港商落戶內地外,同時協助內地項目來港發展。

「香港政府一直非常努力推動創科,而香港是一個市場元素非常充足的地方,這些元素包括人才、資金、訊息等,民營單位也可以參與其中。」

中港兩地互動加強,能讓本港年輕人,例如大學畢業生,對未來發展方向及目標更加清晰。

「大灣區市場人口規模是香港的10倍,全中國更是香港的200倍以上,很多在港未必成功的項目,在內地可以找到空間發展,潛藏極多可能性。」

陳升鼓勵香港人到內地了解情況,除了國情外,還要了解創業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所在。

「我們需要跳出香港,再回望香港,才能夠掌握香港的定位,因應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陳升不時用香港角度看內地;相反地用內地角度看香港,甚至用外國角度看內地及香港,這樣才能發掘到不同的可能性。

大灣區的核心思維

「大灣區」全名「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香港及澳門亦是大灣區一部分,於地理上而言,港人是於大灣區成長。

陳升說:「大灣區的核心思維有點不同,一直以來,香港的問題由香港自己解決,其實應該換個方式思考,例如深圳的問題由香港解決,香港的問題由東莞或其他城市解決,這樣才能發揮協同效應。」

在這樣新思維之下,各個城市出現洗牌效應,進行不同分工,衍生出新職業、新流程及新的就業機會。

「狹義來說,就是利用超過一個城市的特質或優勢,服務其他城市,協助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

延伸閱讀:日本首富|日股創新高 呢間公司升96%!滝崎武光超越Uniqlo柳井正做新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