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屆收成期 信達生物疫市配股創新高 上市不足2年股價勁升近1.5倍

抗癌藥屆收成期 信達生物疫市配股創新高 上市不足2年股價勁升近1.5倍

股票

廣告

武漢肺炎」肆虐,多隻研發抗疫藥物的醫藥股應聲上升。然而,其他長期疾病如全球第二號殺手癌症的威脅從未減退,故聰明錢疫市押注專攻癌症藥的信達生物—B(01801)。即使上市不足兩年信達股價已勁升近1.5倍,近日更成功配股,更創下52週新高,強勢股之名當之無愧。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中新社、iStock

信達主要從事開發、生產、銷售癌症和代謝病等嚴重疾病的創新藥,集團已建立起一條包括22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涵蓋生物藥及小分子藥。產品鏈中有六種藥入選中央「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有17種已進入臨床研究。

其中信達與國際著名藥廠禮來公司(美股代號:LLY)共同研發的達伯舒 (信迪利單抗注射液,Tyvyt)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並於2019年11月成為唯一一個進入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藥品目錄,NRDL)的PD-1抑制劑。

該藥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癌,自去年3月9日面世至6月30日期間,短短三個多月即為信達帶來3.31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

入選藥品目錄增加滲透率

雖然現時被納入藥品目錄後短期內有一定的減價壓力,但同時藥品會更快滲透到各級醫院,需求將大幅增加。招商證券國際發表的報告指,雖然達伯舒只覆蓋二線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癌,但其於藥品目錄的獨一地位可加強信達的市場地位,使之更有效普及到未開發的市場。

被納入醫保藥品更助達伯舒搶到PD-1抑制劑市場的主導權,逼使對手要重新考慮訂價策略;亦讓在達伯舒取得更多核准用途(適應症)如肺癌前,得以穩住其於PD-1市場的競爭力。

該行相信,武漢肺炎爆發對PD-1的生產影響輕微;加上信達擁有達800人的銷售團隊和具競爭力的訂價策略,遂調高2020財年預測銷售19%至14.8億元人民幣,以反映PD-1更大的市場准入力。

招商證券國際又認為,信達發行新股是明智之舉,讓集團更好的利用增長機會;配股所得近24億元可加強集團資產負債表的實力,增加財務緩沖以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鑒於信達強勁的執行力、利好因素、合作研究模式,招商證券國際維持「買入」投資評級;上調目標價至40.3元。

國泰君安亦發表報告,達伯舒是第二個獲批的國產PD-1單抗,醫治用途針醫治其他疾病的研究亦穩步推進,尤其是肺癌和肝癌這類大癌症的進度更屬內地領先。此外,集團以達伯舒為核心,打造免疫聯合治療,亦將產品的商業價值提到最高。

該行又表示創新藥於內地有龐大增長空間。全球主要以免疫療法和標靶藥治療癌症,但內地目前仍以傳統化療為主,未來可望逐漸轉型至前者。

信達備有多款創新及禁靶藥生產線,達伯舒又已成功上市,其餘多款藥品更逐漸踏入收成期,相信近期可推出市面,具長遠增長潛力。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今年內地醫藥股雖然仍受壓於藥品採購等政策,但信達擁有創新產品生產線。若可交出產品線進度,該行相信亦可受惠於監管環境利好。遂推薦信達並給予「增持」評級;目標價上調至36元。

抗癌藥屆收成期 信達生物疫市配股創新高 上市不足2年股價勁升近1.5倍

高位配股集資逾23億元

繼2019年10月,信達今年2月再度配股。是次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共7,800萬股,配售價為每股30.2元,較2月12日收市價31.8元折讓約5.03%。配售所得款項淨額23.3億元,集團透露,將用於未來的產能擴張,以及發展重要管線候選藥物如IBI-302及IBI-318,部分亦可能用於一般企業用途。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中期報告,信達總收入約3.46億元人民幣,按年勁增近77倍,達伯舒貢獻逾95%。期內,因新增銷售成本高達4,095萬元人民幣,集團錄得淨虧損7.14億元人民幣,每股虧損0.62元人民幣。

事實上,不少創新藥企上市時均無穩定收入及盈利,錄得虧損亦非罕見,信達亦不例外。惟達伯舒面市後帶挈信達收入勁升,遠超市場預期。

此外,三款生物仿製藥IBI-303、IBI-305、與禮來合作的IBI-301於2019年已進入新藥上市申請階段,並分別獲NMPA獲納入優先審評,料最快於今年內上市,可進一步豐富集團的產品組合,為收入帶來可觀增長。

走勢上,信達的股價自2018年10月上市以來持續向好,今年初起反覆向上,2月中宣布逆市配股後不跌反升,月底創下37.9元歷史新高。信達上市至今股價累升147%,目前股價於35元水平上落。

本週五(3月6日)信達收市價為34.75元,綜合上述利好因素及市場憧憬,股價有望更上一層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