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皇粥店結業反映經濟差? 李家超強調香港經濟轉型:新註冊公司創新高 GDP正面
廣告
香港連鎖餐飲品牌海皇粥店,於5月7日突然宣布全線結業,結束33年經營,終止約130名員工的僱傭合約,涉款約57萬港元,事件震驚飲食界。行政長官李家超今(20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被問到結業是否反映經濟低迷時,他表示香港正處經濟轉型期:「有店舖倒閉,亦有不少新店開張」,強調本地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2%至3%,去年新註冊公司數目創新高,股市表現良好,顯示經濟正面發展。
海皇粥店結業
海皇粥店創立於1992年,號稱香港首間連鎖粥店,高峰期擁有逾30間分店,主打廣東粥品、腸粉及小食。5月7日,母公司海皇國際有限公司以經營環境惡化及財務困難為由,宣布終止所有業務,關閉全部分店及辦公室,並啟動債權人自願清盤。結業影響約100至130名員工,涉及欠薪、遣散費及代通知金,總額估計800至1500萬港元,勞工處正協助員工追討權益。
李家超回應經濟轉型
李家超今日在行政會議前回應,強調香港經濟正經歷轉型期,出現新需求與喜好,結業與開業並存為正常現象。他指出,2025年GDP預計增長2%至3%,股市表現強勁,日均成交額2700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1.4倍,反映市場活力。2024年底香港註冊公司達146萬間,按年增2.9萬間,創歷史新高,歸功於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投資推廣署的努力。過去兩年,84間重點企業承諾投資超500億港元,創造逾2萬個職位,投資推廣署協助企業拓展數量亦增13%。
李家超表示,政府將開拓新興市場,派遣團隊赴全球尋找商機,強調「保持信心、改革創新及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惟對於海皇欠薪及強積金問題,他未正面回應,僅指勞工處正處理相關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