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輝達業績 看AI熱潮未來
黃仁勳提到,現時無論訓練還是推論階段,市場對算力的需求都在指數級增長,AI應用幾乎「供不應求」,相關雲端GPU更是一機難求。這番言論佐證了AI依然是當前科創產業的主題主軸,眾多企業持續加碼投資於AI應用開發與部署。
值得留意的是,在股市方面,投資者對AI熱潮的態度正變得更為理性。今年11月,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美股代號:GOOGL)發布最新版AI模型Gemini 3,市場反應相當正面。消息帶動Alphabet股價衝上歷史新高,盤中一度逼近303美元(年內累計上漲約五成有餘)。
然而,即便Google股價破頂、Gemini 3升級令市場驚艷,卻未見有大批投資者高呼「這就是價值投資的勝利」或熱議「跟隨巴菲特加碼」。
對比每當巴郡(美股代號:BRK.A)出手買入低殘股時,散戶常群起跟風、高喊價值投資至上,這一次市場反應明顯冷靜許多。
事實上,巴郡近期在第三季13F報告中披露斥資49億美元建倉了Alphabet股票——即便有「股神」加持,投資者亦未一哄而上,顯示現今市場更關注估值是否便宜,而非單純追逐趨勢強弱。
投資心態的轉變也反映在盤面表現上:AI板塊正出現明顯的分化行情。有實力且具盈利能力的公司股價率先創出新高峰。
反之,尚未交出盈利成績的企業,其股價反彈乏力,難以跟隨大市上行。
此前一度大熱的一些純AI概念股,由於尚未實現盈利,股價高位回落後遲遲不能有效反彈,正是佐證。如今的投資者更懂得甄別AI玩家的質素強弱,單憑題材想像已難再吸引資金追捧。
以Alphabet(Google)為例,作為具備強大盈收能力的AI領軍者之一,其Gemini 3發布後不但獲得市場好評,股價也突破了先前高位。
對這類基本面良好且技術領先的公司,投資者不妨持續關注其股價走勢與AI產品的實際落地進展。
例如,現階段可將271美元視為該股的重要止蝕位:若後市股價回落並明顯跌破此支撐,則需審慎評估趨勢轉弱的風險並考慮止損離場;相反,只要守穩上述水平且業務進展符合預期,投資者便可對其中長線表現保持信心。
總而言之,AI產業的火熱勢頭依舊延續,但市場生態已較一年前更為成熟。資金正流向真正具備競爭力和盈利前景的AI龍頭,而不再盲目追逐每一則炒作題材。
對投資者而言,未來在AI板塊布局時需要具備更強的辨別力和紀律,優選基本面扎實的公司並設定合理的風險控制策略。
只有理性參與、重視價值與估值,方能在起伏不定的AI熱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共享科技革命所帶來的長遠收益。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